分享

为什么苏美尔人能比中国人早3000多年进入青铜时代?

 晴梦蝶影 2019-06-10

苏美尔文明,充满了太多的迷和神奇

苏美尔人从何而来,不知道,他们亡国后,又消失在了哪里,也不得而知。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的文明出现的太早,当时地球上其他民族都还在吃草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住宫殿了。以及,他们的文明太先进,当其他民族都还只是原始部落的时候,他们已经建立了王国并发明了一套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他们点亮了地中海文明的第一座灯塔。

苏美人居住在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就是今天被打的稀巴烂的伊拉克那个地方。他们既不是印欧人,也不是闪族人,西方人挖过他们的王陵,从复原图看,他们更像是黄种人。他们的语言,在语法和底层结构上,更接近汉语,而不是和地中海区域主流的印欧语和闪族语言相似。他们发明出了文明社会所必备的全套装备,文字,农业,手工业,科技,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军事,水利灌溉等等一应区全,当然还有神话、诗歌与艺术。

2013年一个波兰研究小组测试了350个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500年的叙利亚境内的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同古代遗体中的牙齿,主要检测这些人的mtDNA。mtDNA也叫线粒体DNA,可弄清历史上各个民族间的母系血缘关系、历史故事、迁徙路线、历史名人的民族、身份。相比父系Y染色体更能反映古人遗体的遗传和血统特性。

研究者之所以挑选这350具遗体的依据在于,据他们调查,该地区自4500年前开始到公元13世纪蒙古人入侵前人口结构都非常稳定。

波兰研究小组测完350具古尸后发现,这些人中有mtDNA竟然和印度次大陆喜马拉雅地带的藏人一致。至于谁先谁后本文也说的很清楚,携带这类型DNA的人从旧石器时代就存在于西藏高原了,所以肯定是喜马拉雅地区的人迁徙到叙利亚而不是反之。

波兰人类学家测试报告中特别提到藏人DNA的取样地点是印度西北部的拉达克地区,当地藏人明显的黄种人长相。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古苏美尔人中有黄种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苏美尔、古埃及、印度、玛雅的古老信仰中,和中国一样都有着相似的“蛇神”崇拜,这应该并非偶然。为什么这些古老文明都会崇拜蛇呢?

苏美尔这个名字并不是苏美尔人自己的称呼,而是其它人给他们的名字,最早使用这个名字的是阿卡德人。苏美尔人称自己为“黑头的人”(sag-gi-ga),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阿卡德人所使用的Shumer这个词有可能是这个名称的一个地方方言的变异。苏美尔人的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过去有人认为他们是入侵者,但是考古发掘证明从前53世纪到前46世纪的早期奥贝德文化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住文化就是连续的。

对于苏美尔人的一些疑点

姑且不论苏美尔人的泥板是如何历经七八千年还清晰可见,竟然比石头还神奇的抵御了岁月的洗礼。尤其是其竟然记录了大洪水的肆虐,想想一群人拿着泥石板坐在船上有多么违和吧,很显然即使存在,那也应该是之后写就的,口口相传至始至终存在于人类历史上,也就是说先产生语言后才有文字。

新出土泥板发现越来越多非塞姆语的楔形文字,语言学家将其从被认定属于塞姆语系的巴比伦语中独立出来,称为阿卡德语,最后又定名为苏美尔语,而把原来的巴比伦语改称阿卡德语。于是,苏美尔、苏美尔人、苏美尔王表纷纷出炉。

序、苏美尔王表
大洪水前
1、“王权从天而降,王权在埃利都,阿鲁利姆为埃利都国王,他统治了80年。”
阿鲁利姆Alulim,统治时间:80年,BC4120--4040年。
阿拉勒伽尔Alalngar,统治时间:280年,BC4040--3760年。

2、“埃利都衰落了,王权转移到巴德提比拉。”
恩美·鲁·安娜Enmen-lu-ana,统治时间:120年,BC3985--3865年。
恩美·加勒·安娜Enmen-lu-ana,统治时间:80年,BC3865--3785年。
圣·图穆斯ThedivineDumuzi,统治时间:280年,BC3785--3505年。祭司出身,其与乌鲁克第一王朝第四代君主杜姆扎德同名。

3、“巴德提比拉衰落了,王权转移到拉尔拉克。”
恩·西帕德·斯德·安娜En-sipad-zid-ana,统治时间:80年,BC3572--3492年。

4、“拉尔拉克衰落了,王权转移到西帕尔。”
恩美·图尔·安娜Enmen-dur-ana,统治时间:120年,BC3603--3483年。

5、“西帕尔衰落了,王权转移到舒鲁帕克。”
乌帕拉·图图Ubara-Tutu,统治时间:240年,BC3714--3474年。

6、“大洪水来临。”

7、“大洪水之后,王权再次从天而降,王权在基什。”

注意,这个王表记录公元前3474之前出现了大洪水 ,而很玩味的是根据史记推断,大禹治水大概年份是公元前2296左右。有专家根据《圣经》的记载来推断,这场洪水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370年。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时间之前的泥石板是不应该存在的了,除非后人重新制作。

大多数苏美尔王表手稿,包括舒尔吉时期的手稿,从巴比伦尼亚北部城市基什的第一王朝开始,几乎半数国王有着闪米特语名。

然而,后来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更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出土泥板的楔形文字有大量多音节词,而所谓苏美尔词语大多数是单音节词,这些多音节词应该不属于苏美尔语。这些多音节词多与农业、原始工业、当地动植物相关联,很可能是当地人使用的真正语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Joseph Halevy提出苏美尔语和苏美尔人不存在的观点。

Joseph Halevy极力反对“苏美尔语”的命名,他认为“苏美尔语”仅是亚述语的一种表意文字,“苏美尔人”是反犹学者为了贬低闪族文明而捏造出来的,“苏美尔”是地理名词或政治机构名称而与种族语言无关。绝大多数学者都不同意Joseph Halevy的观点。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退休教授Jerrold Cooper曾经写过一篇文章《Posing the Sumerian Question: Race and Scholarship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Assyriology》(1991),对Joseph Halevy引发的争论进行了详尽回顾。文中提到,1897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东方学家大会曾就支持或反对“苏美尔人”进行举手投票,结果只有两人支持Joseph Halevy的论点。文章结论认为,Joseph Halevy把“苏美尔人”看做种族主义结果、把“苏美尔语”看做亚述语表意文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考古学家Geoff Emberling现为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博物馆馆长。在亚述学领域,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地位显赫。Geoff Emberling在《Ethnicity in Perspectives Complex Societies: Archaeological》)(1997)一书中写道:“考古学家还经常使用‘苏美尔语’或‘萨巴特克语’等语言的名称作为人群的名称,但由于缺乏令人信服的基于语言划分种族的证据,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可以将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归为一个单独的种族人群,我们也不应该认为物质文化的传播与语言的传播是一致的。......总而言之,找不到西元前三千纪美索不达米亚存在单独的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种族群体的任何证据。”

回到题目来,苏美尔人的青铜器

看看这个苏美尔的青铜刀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 ℃)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具有较高的铸造性能.这些使它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能很快地传播.青铜的出现,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人类从使用红铜发展到冶铸青铜,有一个过程.开始将铜矿石、锡矿石或铅矿石等一起冶炼,发展到先炼出纯铜,再与锡、铅矿石合炼,最后发展到分炼铜、锡,再按一定配比合炼得到成分稳定的青铜.在锡、铅矿缺少的地方,人们用砷或锌来代替.红铜与锌的合金是黄铜.到青铜时代发达时期,铸造工艺已相当成熟,采用多种方法来铸造品类繁多的器用,有范铸法、失蜡法、冷锻和热锻等方法。

而且我们必须强调一件事情,青铜器的推断年代是很困难的,所谓碳14根本无法去检测出青铜器的年代,而用同位素检测也是基于青铜器含有的铅。

 铅同位素考古的原理是怎样的呢?铅有四种稳定同位素,分别为204Pb、206Pb、207Pb和208Pb,其中204Pb总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206Pb、207Pb和208Pb分别是238U、235U和232Th三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放射成因铅。由于各地金属矿山在成矿过程中所处的地质环境中铀和钍含量不同,以及成矿的地质年代不同,所以其中放射成因铅的含量比率会有不同。这样,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各地铅矿石的“指纹”——指征矿石的来源。

商周王朝辉煌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独树一帜

青铜铸造业耗费了巨大的铜锡铅资源,但是作为青铜文化分布核心的中原地区恰恰是铜锡资源的匮乏区,铅同位素方法为解决商周青铜器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金正耀首次运用铅同位素方法测定了殷墟出土的12件晚商青铜器,并发现部分商代青铜器中含有高放射成因铅。在国内,这种罕见的异常铅仅发现于云南东北部的部分金属矿山,据此他提出了轰动学界的商代青铜器矿料来源“西南说”。此后三十年,金正耀团队对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三星堆、金沙、盘龙城、大洋洲、天马-曲村、琉璃河、炭河里、周原、洛阳等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进行了地毯式地全面测试,完善了中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库,并明确提出了连接西南和中原之间的“青铜之路”。

苏美尔人的青铜器

美索不达米亚缺乏铜矿资源,因而苏美尔早期的铜料来源就成了考古学上倍受关注的课题。早在20年代就成立了“苏美尔铜委员会”来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对苏美尔各文化的起源、铜器的成分、铜矿分布情况的研究,先后提出多种来源,诸如伊朗高原、阿曼、安纳托利亚等观点,试图解答这一谜一般的问题。

伊朗高原的古铜矿

伊朗古称波斯,为四面环山的高原,拥有较丰富的铜矿资源。伊朗境内已发现多处遗址出土有早期铜器,如伊朗西部的艾利库什曾发现公元前第七、第八千年的自然铜制成的铜珠;泰佩吉扬的公元前第四千年地层中发现有含镍的铜器;伊朗西北的扬尼克泰佩发现有公元前3500年的匕首;伊朗中部的泰佩锡亚尔克发现公元前4500年的铜针、铜镞等锻造制品;伊朗南部克尔曼附近的泰佩叶海亚发现有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800年的大量砷铜制品;在今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北麓平原、阿什哈巴德附近的安诺文化(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300年)遗址中,发现有红铜铸造的针、锥、斧、刀、凿等铜器及金银饰物。伊朗的上述早期铜器,使考古学家们将寻找冶金技术起源的努力放在了伊朗高原。

伊朗发现早期铜器的遗址中,位于北部的厄尔布士南麓的泰佩希萨尔遗址因发现有冶炼遗迹而显得尤为重要。这处遗址规模宏大,30年代初步发掘将其分为3期,年代从公元前4500年持续到公元前2500年。从第1期晚期开始铜器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1932-1933年发掘所获的铜器,属于第1期的有81件,属于第2期的有160件,属于第3期的有862件,第1期时已有铅、银、金制品。1976年,由美国和意大利学者组成的发掘队,对泰佩希萨尔的冶炼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达8750㎡,发掘获大量炉渣、弧形炉壁、陶范等,但没有发现坩埚和鼓风管。目前发表的报告认为,泰佩希萨尔的炼铜技术还很原始,大至处于阿拉伯谷地的提姆纳金石并用时期的冶炼水平,但年代较早,可能没有鼓风装置而是借助该地区强劲的山风自然鼓风。铜器的分析已发现有砷铜。从发掘结果看,该地区从公元前4500年开始的2500年间,冶炼技术并无太大进步,主要是冶炼规模的扩大。

泰佩希萨尔遗址位于当时的贸易路线上,著名的霍拉桑之路就以其为中转站从阿富汗向美索不达米亚输送青金石。因此苏美尔通过这条古老的商中获得泰佩希萨尔甚至更远的铜料是可能的。

阿曼古铜矿冶炼遗址的发掘

阿曼位于波斯湾西岸,古时与美索不达米亚等古文明有密切的交往,历史文献也常提及阿曼的铜。1928年开始有学者对阿曼的古铜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和报告,并分析了矿石和炉渣,将矿产地与苏美尔的铜器联系起来,指出含镍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德国波鸿采矿博物馆从70年代起在阿曼进行了近20年的工作,发现了百余处古铜矿冶遗址。研究表明,阿曼从公元前第三千年开始直到19世纪都在进行冶铜生产,总共约生产了5.3-6.77万t铜;从公元前第三千年至公元前第二千年的青铜时代约生产了2000-4000t铜。青铜时代早期使用氧化矿石以较原始的技术炼铜,炉渣含铜量很高;公元前第三千年晚期,开始使用含硫化矿物的混合矿石不经焙烧直接炼出铜和白冰铜;从早期穆斯林时期开始,完全使用硫化矿石经多次焙烧、冶炼,先炼成冰铜,再炼出铜。新的研究能过对铜矿的铜器中微量元素的分析,认定古代苏美尔确曾从阿曼铜矿获得铜料。

安纳托利亚的冶金考古调查

两河流域北部,公元前第六千年末出现金石并用时期的哈拉夫文化,其分布达伊拉克、叙利亚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山区,晚期文化层曾出土有铜针、铜凿和铅以及来自亚美尼亚的黑曜石、来自太平洋地区的贝壳。在土耳其东部金石并用时期典型遗址恰塔尔休发现年代为公元前7000-5800年的可能是自然铜锻成的铜珠及类似炉渣的遗物。这一遗址代表的文化在安纳托利亚南部有重要的影响,它控制着邻近地区的粮食供应和黑曜石的交换,是黑曜石加工中心,已建有城市。约公元前5200年该地区兴起了一个以梅尔辛遗址为代表的金石并用时期文化;直到公元前4000年,安纳托利亚的重要地位才为美索不达米亚所取代,并接受亚述移民;直到后来的赫悌帝国时,才最先掌握冶铁技术,再次成为西亚最强盛的地区。上述事实表明,安纳托利亚诮属冶铜技术最早开拓的地区之一。

1976年,英国学者曾对安纳托利亚中部和靠黑海一侧的部分地区的古铜矿冶遗址进行调查,共发现45处遗址,获得炉渣、炉壁、鼓风管等大量遗物。初步研究表明,安纳托利亚至少在公元前2800年就已能使用硫化矿石来炼铜。

到目前为止,苏美尔铜料来源之谜可以说至少已部分地被解开了。所有发掘和研究表明,在公元前第四千年间,大多数铜来自伊朗高原。但在公元前第三千年初期,波斯湾沿岸建立了新的贸易路线,此后美索不达米亚所使用的铜均来自阿曼山区。研究没能发现安纳托利来源的铜制品。关于具体的铜矿地点和贸易路线还有不同的看法,尚留待新的研究来阐明。

于是有意思的问题出现了,要知道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如果是从伊朗高原来的铜,那么伊朗高原应该也存在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才对,可是却没有考古支持。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底(Medes)统治之下。 波斯这个词已被用了数个世纪,主要是西方,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尔玛纳塞尔三世的史料中。

埃兰和米底时期(前2700年-前550年)埃兰和米底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份。与波斯人同属印欧语系的米底人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波斯人是与米底人一起来到伊朗高原的,他们定居在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湾的地方,波斯人有十个部落,其中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业。在其兴起前曾臣服于米底王国。 米底人曾臣服于亚述帝国。埃兰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位于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在公元前2700年至前600年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神奇的是公元前2700年之前的伊朗高原有什么文明竟然没有提及,难道当时就是苏美尔人占据了整个西亚吗?

伊朗的农业用地高度依赖围绕高原一周的山地与河流。其中,西部与北部边缘的水源较多,而东部和东南部边缘由于位置与气候原因则水源相当紧缺。

而伊朗高原铜矿集中于中部,那么在那个时候是如何支持这么大型的铜矿开采精炼的呢?

而如果苏美尔人科技这么发达,对于周边是一种很明显的压制,那么波斯帝国如何建立起来的?继承了苏美尔人的科技遗产?这都是个迷!!

所以所谓苏美尔人能比中国人早3000多年进入青铜时代竟然全凭西方史学家说了算,大家还是等等新考古发现才下断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