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庄子明先生新作中,领略昔日盛泽东庙繁华风光

 吴越尽说 2019-06-11

绸都先贤卜舜年的“舜湖八景”时常引人游“古盛泽”,睹文字梦回明清,遐想千古,繁华依稀,然对今人而言,这景似乎缥缈如幻。如今古来稀的老盛泽,说起“东庙风光”,倒是真真切切,仿如昨日:东庙集市之热闹,庙桥上的人来往之,对面得意楼茶馆的熙熙攘攘……无不让“老人家们”津津乐道,还有那“小热昏”的梨膏糖,笋肉烧卖、绉纱馄饨,那都是够甜够鲜一辈子的味道。

站在如今的平桥头,东庙风光不再,可一代人的童年印迹却随时光历久弥新,于是盛泽乡愁画原创者庄子明先生的笔尖又开始流淌记忆,感恩周德华老先生的细致回忆和深度描述,得意楼主人之孙陈大杋先生口述,让庄子明妙笔生花更兼情。历经数日,《东庙风光》和《岁月得意楼》作品呈现,经庄子明先生允可,与广大丝友共赏。


东庙风光

(请横屏欣赏)

东庙原名利济侯庙,庙前山门为两层建筑,正面为清水方砖菱形砌,质朴典雅。除正门外,两旁各有一石库侧门。东庙颇似苏州玄妙观,是游乐集市,也是三教九流、五方杂处群集之地。新年里,盛泽人有到东庙“吃烧卖、看张画”的传统。

——摘自《机杼声声入耳酣:盛泽》

近代以来,东庙还是盛泽的政治活动场所。1924年8月24日,国民党吴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东庙书厅里举行的,革命先贤邵力子、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出席。

邵力子

柳亚子

陈去病

岁月得意楼

得意楼(盛泽大型茶馆之首),创设于民国10年(1921),为两层带三层阁西式建筑。上下两层共设80只茶桌,楼面为洋松广漆地板,一式红木八仙桌及靠椅,极其豪华。得意楼之名借自上海城隍庙内得意楼老店之名,其馆内布局及摆设亦颇海派,令上海客叹为观止。

——摘自周德华《盛泽茶馆业的兴衰》

来源:绸都盛泽丝绸之旅 2019-06-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