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始终都比日本政府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要好得多。这个历史问题,就是对于:大屠杀的态度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是德国军人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和日本军人对中国人的大屠杀之受害群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杀害犹太人数量为:582万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一半以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杀害中国人的数量: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2.德国人对过去黑暗历史的态度。“清算过去”、“永远不再由德国发动战争”,是德国战后政治术语中最常见的口号。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对德国历史上曾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罪行都有深切认识,他们对受害国人民怀有一种深重的历史负罪感。当然,在德国社会的阴暗角落里,总会时不 3.德国不时地就会冒出一些为希特勒及其帮凶鸣冤招魂的人。但是总体的来说,德国的主流社会、朝野主要政党,特别是政府政要,在对待战争罪责的立场和态度上始终如一。他们敢于直面历史,勇于承担历史罪责,利用一切机会向受害国人民认罪,并以实际行动清算过去,赢得了过去受害国政府和人民的谅解和信任。 4.1949年12月7日,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一次集会上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5.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理阿登纳在1951年9月27日发表的一项政府声明中表示:“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了罪行,并且有义务作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一刀两断了。”阿登纳在另一次演说中指出,要赢得他国对新德国的信任,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克服过去的不幸经历并从中为未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纳粹占领时期被划为犹太人隔离区的地方,向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在细雨蒙蒙中,勃兰特突然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这一跪,胜过千言万语。人们知道,勃兰特青年时期就从事反纳粹斗争,并被迫流亡到国外,可以说他同纳粹德国没有任何瓜葛,但是他没有回避自己作为德国总理的历史责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家风度。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 7.1985年5月8日,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说:“我们德国人醒悟到,历史问题是无法超越的,是难以洗刷掉的,也是不能回避的。无论我们大家有罪与否,也无论我们是老是少,都不得不接受历史,我们大家都受到历史后果的牵连,都要对历史承担责任。” 8.1994年8月1日,当时的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纪念反法西斯起义纪念大会上,再次向波兰人民谢罪。他说:“我在华沙起义的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我的头,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 9.1995年8月,联邦总理科尔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战胜纳粹德国50周年的活动。他在致词时也表示:“我向死难者你,请求宽恕。我们在莫斯科缅怀遭受过希特勒造成的种种灾难的俄罗斯人以及前苏联其他民族的人。” 10.德国在战争罪责问题上坦诚和自觉的反省态度,赢得了世人的理解和信任,为它在战后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1.战后日本,一直存在著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的右翼团体,他们掩盖、歪曲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为日本侵略行径辩护。 与西德和统一后的德国的情况相反,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在战后多数间内一直在抬头,并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一些日本首相和内阁大臣本身也是右翼势力的代表。1958年,岸信介内阁的文部大臣首次篡改日本历史,删去了原来教科书中甲午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内容,称颂甲午战争“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自此之后,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件一直不断。 在战后日本首相中,只有村山富市相承认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责任并表示“由衷道歉”。 近20多年来,前后有6个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正是在这些“招魂首相”的支持和推动下,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团体不断扩大其势力和影响。 12.在对战争受害人赔偿问题上:德国政府为纳粹罪行已向受害幸存者赔偿了大约600亿美元。几年前,德国对居住在西方国家的受害人的赔偿已告结束。 东欧大变革以来,居住在东欧地区的受害人也开始申请赔偿。德国国会又通过一项赔偿法案,补偿二战时期遭受纳粹政权压榨的奴工,总金额为45亿美元。分批付给估计达120万的受害幸存者。这些受害人居住在波兰、捷克、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有的已移居美国。 13.日本也向二战时遭受日本侵略的部分东南亚国家作了少量赔偿,总额不及德国赔偿的2%。日本侵略中国,仅在日本投降前的8年中,导致3500万中国平民伤亡,经济损失达6千亿美元以上。50年前的9月,美国主导的“对日和会”在旧金山召开,二战战胜国中国以及台湾的国民党政府都被排除在外。“旧金山和约”未得中国承认,中国、苏联等主要对日交战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旧金山和约”放弃对日赔偿的要求,对中国、苏联等国来说是无效的。凡是没有在“旧金山和约”上签字的、在二战中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都有权利向日本要求赔偿。 14.在1952年和1972年,台海两岸两个政府均在未征询民意的情况下向日表示放弃索赔。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向日本政府和一些企业提出索赔,除极个别案件(如“花冈事件诉讼”)外,均被东京高院、东京地院等宣判为“败诉”。就是达成“庭外和解”的“花冈事件诉讼”,被告“日本鹿岛建设株式会社”虽出资5亿日元(合450万美元)成立一基金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受害者支付款项,但鹿岛建设会社称,这些款项不是“赔偿”,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15.从1979年以来,日本通过ODA(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对中国提供了大笔政府贷款、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这对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起了一定作用。有的日本人把这些财政援助说成是“对战争赔款的一点补偿”,但日本政府并未这么说。事实上,“战争赔偿”是承担“战争责任”的一种方式,根本不能同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政府贷款混为一谈。 16.在对战争受害人赔偿问题上,日本与德国的不同不只是表现在赔偿金额上,而且表现在态度上。鹿岛建设会社在秋田县的花冈矿场,二战期间囚禁了近千名中国人强制劳动并虐待、杀害他们,去年11月在结案时,“鹿岛建设”不仅直接否认是“赔偿”,甚至都不承认是“补偿”,设立5亿日元的基金会只是充当“死方慰灵,提供家属自立、儿女教育”的“活动基金”。在扩军目的和是否放弃战争问题上
18.近现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1874年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对中国的侵略;一次大战中侵占中国山东和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21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日本发动的这些所有的对华侵略战争,都使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的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