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本来是应老伴之约到东山公园去看她们踢毽子、唱红歌。谁知她们换了活动场地,让我没有寻到她们的踪迹。 多好的休闲环境啊,不分男女老少,在这里活动的人们无不焕发着青春的活力。难得一个人在这里随心所欲地望景拾趣。于是,我沿着登山的石阶路拾级而上。 当我走到半山腰,脚下一条弯弯曲曲的黑色队伍拦住了我的去路。啊,那是我从小就喜欢的黑色小精灵——蚂蚁。我立刻蹲下身去,仔细观察这支队伍的行迹。它们是从山下的某个地方浩浩荡荡延伸过来的。队伍中有来有往的蚂蚁匆匆地忙碌着,上山的蚂蚁和下山的蚂蚁相遇停下来,双方的触角灵活的碰撞着,似乎在交流着什么信息,然后各自匆匆离去。我想,它们肯定是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奔波忙碌。 蚂蚁,它没有狮子、老虎那么高大威猛;没有蝴蝶、孔雀那么秀丽多姿;也没有鸟儿那么脆亮的歌喉。它们整天都在默默无闻地忙碌着、奔波着,顽强地生活着。在动物中间,它们是那么渺小,那么脆弱,它们还是顽强地生存着,与大自然抗争着。 要知道,小小的蚂蚁在一亿三千万年以前就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与庞然大物恐龙相邻为伴。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自然环境的巨变,顽强地生存到了今天,这就是一个奇迹。蚂蚁小而精悍,顽强的生存能力得益于它完美的生理构造和特有的功能。比如分泌的气味能够辨认同伙,“语言”交流,找到回家的路。蚂蚁的寿命也很长,工蚁可以生存几星期乃至3—10年,蚁后则可以生存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甚至100多年。食谱广泛,生育能力旺盛,团队精神,是它们生存的基础。 一场雨,就可以毁掉它们的家。但雨后它们立刻修复好自己的巢穴,然后在洞口筑起它们自己认为很高的防洪“堤坝”。很可能刚刚修好的家又被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给毁坏了,它们会重新再修。顽强地劳作,不屈不挠地抗争。这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品质,从不认输,永不言败。 我从小就喜欢观察蚂蚁的活动。有一次,在汇文校园的一颗大树下,见到有一只毛毛虫在缓慢地蠕动。正好有两只黑色的大蚂蚁从这里路过,真是求之不得的美餐啊,两只大蚂蚁的触角互相碰了几下,上来就撕咬毛毛虫。毛毛虫受到伤害急忙翻滚挣扎,两只蚂蚁被掀翻在一旁。看来,它们两个不是毛毛虫的对手,两只蚂蚁又互相碰撞了几下触角,其中一只蚂蚁匆匆地离去了,另一只蚂蚁继续奋力与毛毛虫搏斗。不一会儿,来了黑鸦鸦一大队蚂蚁。这些蚂蚁蜂拥而上,毛毛虫立刻变成了一个滚来滚去的黑球球。好多蚂蚁从“球”上被甩了下来,又有一批蚂蚁勇敢地扑上去。过了好大一会儿,毛毛虫终于安静了下来,蚂蚁战胜了庞大的猎物。紧接着,还没有来得及喘息的蚁群便奋力将比自己的体重不知要大多少倍的猎物拖向自己的巢穴。 毛毛虫和蚂蚁相比,已是庞然大物,却成了蚂蚁的牺牲品。这充分显示了蚂蚁勇敢和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一事实,难道不值得我们人类好好深思吗? 在电视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我还看到了更为感人的一幕:一支为了躲避灾难或者觅食而整族迁徙的行军蚁群正在跨越一条山间小溪,溪水湍急,好多蚂蚁用自己的身体连在了一起,在小溪上架起了一座浮桥,让大队的族群踩着自己的身体过河。蚁后的个头要比普通的工蚁大许多倍,为了保护蚁后安全过河,无数只蚂蚁裹成一个大球,把蚁后裹在球中心,滚到河里漂到对岸。蚁后虽然安全过了河,可谁知有多少普通工蚁葬身水底。为了整个族群的生存和利益,它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小小蚂蚁具备这么多高贵品质:勤劳和坚韧不拔,默默无闻和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和敢于牺牲。这又让我们人类中的多少人会倍感汗颜呢? 我喜欢蚂蚁,我赞美蚂蚁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