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剂是用于杀灭杂草的一类化学物质。近年来,随着新型高效除草剂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生产上除草剂的使用面积逐年扩大。但杂草与农作物同属高等植物,其生理生化特征基本相似,在使用时,要求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防除的同时,不能对农作物及后茬作物造成危害。多数除草剂使用技术要求严,技术性强,时间性强,选择性专一,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苛刻,稍有疏忽就会给农作物造成药害,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目前农业生产上出现的农药药害主要是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 一、化学除草剂的种类 化学除草剂的种类很多,按其作用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一)选择性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除草剂,针对性强,仅能除掉某一类杂草,而不伤害农作物。它又分为单子叶除草剂和双子叶除草剂。如大豆田使用单子叶除草剂。 (二)灭生性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即在正常用量下能杀死杂草和作物,如百草枯能杀死地上着药的绿色部分,草甘膦既能杀死地上绿色部分,也能杀死根部,使整个植株死亡。 (三)传导型除草剂 传导型除草剂使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导至杂草的整个植株或敏感部位,使之中毒死亡的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四)触杀型除草剂 该类除草剂使用后不能被植物组织吸收,不能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植物的茎、枝、叶等组织。 二、除草剂药害的种类 (一)直接药害 除草剂喷洒后,造成农作物药害,主要是由于误用、错用等造成的,如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喷洒到幼苗上,可造成苗株死亡。 (二)漂移药害 喷洒除草剂时,细小药剂雾滴在风力作用下漂移到邻近敏感作物上而造成的药害,如玉米地使用的除草剂漂移到蔬菜或西瓜等植株上,造成药害。这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比较常见的药害现象。 (三)残留药害 田间喷洒除草剂后,有效地控制了当季农田杂草,但对下茬敏感作物却容易造成药害。 三、 除草剂药害的主要症状 (一)褪绿 除草剂药害症状可以发生在叶缘、叶尖、叶脉间,也可以全叶褪绿。褪绿的色调因除草剂种类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存在差异,有完全白化苗、黄化苗,也有的仅部分褪绿。 (二)坏死 坏死是作物的的某个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死亡,严重的造成作物干枯死亡。 (三)落叶 褪绿和坏死严重的叶片,最后因离层形成而落叶。 (四)畸形 畸形分叶片畸形和根部畸形。药害叶片与正常叶片相比,叶形和叶片大小都发生明显变化而畸形。根部与正常根性状相比发生扭曲、变粗等明显变化而畸形。 (五)枯死 作物部分叶片或茎枯死,严重的地上部分全部枯死。 (六)植株矮化 对于禾本科作物,其叶片生长受阻也伴随着植株矮化,也有仅植株节间变短而矮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