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6、火焰之屋-罗森奎斯特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6-11

216、火焰之屋 罗森奎斯特美国 1981年 布面油画 190x503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罗森奎斯特是一名波普艺术家,《火焰之屋》散发出的活力和激发美感的光泽代表着他的作品自那时以来的特色。在这幅富有寓意的三联画中,平淡无奇的物品看似危险得怪异,其实是对暴力、性和消费主义的暗示。

1216、火焰之屋-罗森奎斯特

  罗森奎斯特接受的训练是绘制广告牌画,他从1960年代开始作为一名波普艺术家创作构图华丽的大型作品。《火焰之屋》散发出的活力和激发美感的光泽代表着他的作品自那时以来的特色。在这幅富有寓意的三联画中,平淡无奇的物品看似危险得怪异:一只食品袋神奇地悬浮在空中,一桶钢液发出神奇的光芒从窗户中垂下来,火红的口红排列得仿佛一组枪炮。此处对暴力、性和消费主义的暗示使人想起罗森奎斯特的早期作品,比如1965年的巨幅作品《F-111》,他在其中将一架美国空军战斗轰炸机与一个小孩、一堆意大利面条的图像混合在一起,增强了诱惑与危险感。作者:詹姆斯·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1933-2017),罗森奎斯特1933年出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福克斯城,他的父亲是一名业余飞行员,母亲是名业余画家。在罗森奎斯特小时候,他母亲便开始培养他的创造力,常常带他去参观美术馆。因为父母需要四地奔波,他寄住在祖父家里,就用绘画的方式来排解对父母的思念,战场、汽车、飞机和小船都是他创作的对象。初中的时候他选择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之后,他成功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在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汉斯·霍夫曼(Hans Hofmann)和画家卡梅伦·布斯(Cameron Booth)的指导下进行学习。1955年,在布斯的建议下,他搬去纽约,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一年后,他离开了学校、来到户外,登上摇摇晃晃的脚手架绘制广告牌,后来他画风的形成与从事巨幅广告牌的绘画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1960年,罗森奎斯特与妻子结婚后,在曼哈顿租了一个小房子作为自己的工作室。起初,他进行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为主的创作,但是慢慢地开始走向波普艺术。他将大家熟悉的商品形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了神秘而大胆的作品。他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于1965年创作的《F-111》,这幅画高304.8cm,长2621.3cm。把它装裱在一整间房子里。创作背景是,那时美俄两国大搞装备竞争与太空竞赛,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的稳定,画意暗示美国制造的F-111战斗轰炸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充满危险性。2017年3月31日,罗森奎斯特在与疾病进行了长期斗争之后,在家人的陪伴下于纽约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