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桐叶片有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是植物生病还是虫子危害?

 昵称64665467 2019-06-11

法桐在中国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同时它也具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然而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本是它发挥巨大作用,为人民百姓遮阴纳凉的好时机。但是,最近发现法桐的叶子上有许多密密麻麻的白色斑点,这些白色斑点到底是病还是虫子呢?今天,小芭就来告诉你,那就是令我们园林养护人士也感到头疼的——方翅网蝽危害。

1

方翅网蝽的危害

方翅网蝽的主要危害特点:该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背吸取汁液为害,通常于悬铃木树冠底层叶片开始危害,逐步向上部扩展,被害叶片初期仅叶背主脉、侧脉附近呈黄白色花斑,后期全叶黄白色,叶背面布满锈褐色虫粪和褐色分泌物,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能导致叶片提早枯黄、脱落,严重影响行道树的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破坏景观。另外,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悬铃木叶枯病菌和甘薯长喙壳菌的传播介体,另据报道悬铃木方翅网蝽这种害虫在欧洲可传播悬铃木溃疡病和法国梧桐炭疽病两种真菌病害,这些病害可降低悬铃木树势,并导致死亡,从而产生更大的间接潜在危害。

(图为方翅网蝽危害状)

2

形态特征

成虫:虫体乳白色,扁平,体长3.20mm~3.70mm,雄虫比雌虫个体稍小。体腹面黑褐色,足和触角浅黄色,其头兜、侧背板及翅呈乳白色,故整体外观为乳白色。触角4节,第4节端半部纺锤形膨大。头兜盔状,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前缘的刺列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前缘基部强烈上卷并突然外突,使得前翅近长方形。前翅“X”斑由前缘域前后2个黑斑、中域端部的1个黑斑及膜域中央的纵黑斑组成。后胸臭腺孔缘小且远离侧板外缘。腹部宽短,后部强烈收缢。

(图为方翅网蝽成虫)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顶部有椭圆形褐色卵盖。

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无明显刺突;2龄若虫中胸小盾片具不明显刺突;3龄若虫前翅的翅芽初现,中胸小盾片2刺突明显;4龄若虫前翅的翅芽伸至第1腹节前缘,前胸背板具2明显刺突;末龄若虫前翅的翅芽伸至第4腹节前缘,前胸背板出现头兜和中纵脊,头部具刺突5枚,头兜前缘处有单刺突2对,后缘有1对3叉刺突,前胸背板侧缘后端具单刺1枚,中胸小盾片有1对单刺突,腹部背面中央纵列4枚单刺,两侧各具6枚2叉刺突。

(图为方翅网蝽若虫)

3

发生规律

一般从4月开始发生,该虫1个世代大约30天左右,若虫共5龄,1年可发生2至5代或更多世代;繁殖能力强,平均每个雌虫可产卵284个;该虫较耐寒,最低存活温度为-12.2℃,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该虫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传播。该虫受气候影响明显,夏秋两季高温干旱季节为危害盛期。

(图为方翅网蝽危害状)

4

防治难点

(1)树体高大,药剂不能均匀有效送达,杀虫效果大打折扣;

(2)虫口密度大,隐蔽性强,世代重叠,喷药防治不彻底,下一代幼虫很快又开始繁殖危害,屡杀不尽;

(3)繁殖能力强。

(图为方翅网蝽成虫与若虫)

5

防治措施

(1)园林技术防治

秋季刮除疏松裂开树皮并为树干涂白;冬季清除园内及其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以减少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

多在越冬成虫出蛰活动到第1代若虫孵化阶段进行。常用的药剂有:2.5%功夫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