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益峰: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

 陈益峰地理 2020-10-22

  文/陈益峰

  1、下手砂简介

  有地无地,先看下臂。

  看地有何难,先观下手山。

  去水一边的砂手,为下手砂,又叫下臂、下关,下手砂对地理的重要性很大。有下关,则有结作,无下关,则无结作。下关重叠,结作愈大。下关空旷,没有必要前往寻地。

  未看后龙来不来,且看下关紧不紧;

  未看结穴稳不稳,且看下关回不回。

  2、下手砂在哪里?

  青龙白虎白虎齐全的地方,不问左右,都需要下手一山兜乘得上手山过,才是吉地。

  假如穴前水流右水倒左,则左为下手,要左臂一山逆水,长于右山,兜住右边山水。

  假如穴前水流左水倒右,则右为下手,要右臂一山逆水,长过左山,兜住左边山水。

  这就是逆关,为吉地。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鸟瞰

  3、下手砂作用

  逆水下关,为财砂,最能发财。若下手短缩,兜上手山水不过,其它好处皆不得力,乃是假穴,不可点穴。

  杨公云:

  惟有下手救得人,世代不教贫。

  廖公云:

  问君如何富,下山来相辏。

  问君如何贫,下山顺水奔。

  董德彰云:

  下砂收尽源头水,儿孙买尽世间田。

  《何知歌》云:

  何知人家富了富,下臂重重来抱顾;

  何知人家贫了贫,下关空旷不朝坟。

  4、一重水,必要一重砂收

  大抵逆水砂不虚生。凡见一山迢迢弯曲, 逆兜上手水者,便宜寻索龙穴,一定有结作。

  若有大河,不可只论小水,又须以大河水论顺逆。大抵有一重水,必要一重砂收之。

      如图一,小水倒右,大河水倒左,却要近穴右山先长,以收小水, 然后外重又得左山长,兜收大河之水,方为合法。

     如图二, 小水倒左,大河水倒右,却要近穴左山先长,以收小水, 然后外重又得右山长,兜收大河之水,方为合法。

大地模型和下手砂位置

  5、下关砂有力与无力

  凡下关砂,又须审其有力无力。若徒有下关而不近穴,或低小,或短缩,或顺水不回,谓之无力,虽多无益。若其山高障,回护顾穴有力,虽只一重,或只十数步,亦能结作。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平面位置

  6、曾氏下手砂

  三僚曾氏的下方砂手,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山梁。自北向南延伸100余米至三僚河畔,砂手高约2、3米,宽约3、4米,整个山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毛竹,象一道绿色的屏障,护卫在三僚曾氏的村庄。

三僚村的曾氏下手砂鸟瞰

  7、皇家助修下手砂手

  明初曾氏的风水大师曾从政,发动族人在曾氏总祠(今三僚村委会后)下方水口筑起砂手,屏护着三僚水口,以贮财聚气。因为曾氏当时人丁未旺,族人辛苦了三年,刚把下砂垒好,不料沈氏人多,蜂拥而来,仅一个晚上就一铲而平。曾氏族人多次修建砂手,均被沈氏破坏。

  明朝永乐年间,曾从政多次为明成祖请到北京,施展堪舆术,授官太史,获御赐“开口名师”匾。明成祖第三次请曾从政上京,为祈年殿择址后,曾从政因年老体弱,不服北方水土,卧病北京。

曾氏下手砂侧面

  明成祖派太监询问曾从政有何要求时,曾从政说:

  臣不求金银,但求圣主助臣修完祖祠的砂手。

  曾从政病故北京后,明成祖念其有功皇室,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砂手。

站在曾氏下手砂头前,回看下手砂

站在曾氏下手砂尾部,看下手砂

曾氏下手砂上,新建的三僚(三个茅草屋)

  8、曾氏下手砂的效果显著

  从三僚曾氏族谱反映,这座砂手的建设,是三僚曾氏人丁兴旺的开始。

  三僚村自古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先有陈刘沈,后高曾廖。意思是说:三僚村居民,先有陈氏、刘氏、沈氏,后来才有高氏、曾氏和廖氏。

  相传在宋、元之间,三僚村内沈氏人丁很兴旺,虽然曾氏、廖氏出了很多先生,但一进行什么风水建筑,沈氏便仗着人多势从,进行干预。现在曾氏下砂已经历时近六百年,曾氏人丁大旺,成为万丁之族,而沈氏却在三僚村里消失殆尽。

站在龟蛇水口,看曾氏下手砂

曾氏下手砂简介

  9、太监墓

  二名太监到达三僚村后,着令县衙,征发民夫,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二名太监中,其中一个不服三僚水土,病故于三僚,三僚曾氏感激其建砂手有功,合族为其送葬。

       太监的墓地就建在砂手之上。曾家人把太监葬在砂手上,也希望借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砂手,防止沈氏再仗人多破坏砂手。

下手砂上的太监墓

  如今太监墓的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依稀可辨:

  明钦差力士官黄公讳榜之墓;

  太史从政公再召入京都施X卒上命力士官黄公护柩回X公XX吾地因葬此焉;

  曾姓合族立石;

  道光五年孟冬吉日重修。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