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鸡鸟猴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9-06-11

本文参加了【我的童年趣事】有奖征文活动

文/驭风

蝉,北京人叫鸡鸟猴,也称鸡鸟、知了,学名是蝉,古人叫它“蜩螗”。蝉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卵开始,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再变为蛹,蛹最后蜕化为成虫——就是我们看到的蝉。蝉卵多产于树木嫩枝皮下组织内,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幼虫在土里长大后爬出来(一般5年,7年,长的13年。北美有17年蝉),在草地或树枝上褪去外壳,蜕皮羽化成蝉。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用嘹亮的歌声发出向配偶求爱的信号,与雌蝉交配,交配产卵后不久就会死去。

每年的盛夏,我们总能听到它的声音,尤其是午后昏昏欲睡的时候,蝉唱大鸣大放,似乎是嫌酷暑还热的不够,因而躲在枝叶的阴凉里,不遗余力地高歌,很是惹得被炎热折磨的烦躁萎靡的人们愈加的心烦意乱。

蝉是不管不顾的,它的吟唱会伴随着人们经历夏秋的交替,当露重秋寒的时候,蝉的生命也将随着最后的几声嘶哑而殁于渐凉的秋风里了。南朝(梁)时有首写蝉的诗,对蝉的描写很到位,层层深入,情景交融。诗云:“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从诗中似乎听到了蝉的鸣声,或悲切幽咽感人,或悠长和谐悦耳。

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它,曾经的童年该是多么的沉闷和乏味。入夏,当孩子们一身短打扮在突如其来的雨中狂欢的时候,充沛的雨水悄悄的把坚硬的土地浸泡的松软,在地底下憋屈了很多年的蝉就准备破土而出了。

蝉是冷静的,当蕴藏着劫杀和喧嚣的白昼还未褪去的时候,蝉躲在黑暗的洞穴里,只是用前爪捅出个小米粒大小的窟窿,一边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一边耐心地积攒着体能蓄势待发。当夜幕开始降临了,疲惫的天敌挟着夏日的残暑归巢苟喘,蝉用它那螳螂般的爪子灵巧地破开薄薄的土层,扭着肥硕的后身奋力向树干或灌木爬去。这时候,是孩子们拣蝉的好时机了。

夏日的夜晚,在大院楼前楼后的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四处寻觅的身影,有条件的回晃动着手电,一只只在泥地草丛中穿行在树干上爬行的蝉,就这样被轻巧地落入了人类之手。而那些借着夜幕的掩护,或者沉着等到后半夜才行动的蝉,会在植物的某一个高处,从原来的金黄色的外壳里挣脱出浅白的身体和薄透的羽翼,待到身躯被自然呵护成夜的颜色,柔软的翅膀可以划空驭气,于是,蝉会振翅旋舞在枝叶的间隙,栖息在茂密的浓荫里。当太阳出来的时候,蝉开始歌唱,为了生命的一个夏季的放声,蝉已经在黑暗的土地里蛰伏了5年,7年,甚至17年,也许,蝉的一生,就是为了等待,等待一个厚积薄发可以纵声高歌的最后的夏天。

对于在懵懂中寻找欢乐的孩童,捉来的蝉可以放到纱窗上,在黑暗中好奇、惊喜地观察新的生命形式是如何去壳羽化的;也可以洗净身上的泥土,在花椒盐水里浸泡,然后放入油锅里炸熟,咬一口,溢脂含香,大快朵颐;或者,用猴皮筋熬成胶,粘在杆头,于中午的阳光灿烂中,将放肆的蝉擒拿归案;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不到六岁的时候,将积攒了半面口袋的蝉蜕,由同院的大孩子领着,卖了5角3分——人生的第一次劳动所得。

多少年过去了,都市里已经少见蝉的影踪,蝉唱淡出了越来越枯燥沉闷的夏,有关蝉的影子,只能从记忆中,或者书籍里寻觅了。

“听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绿叶催黄

   谁道秋下一心愁 烟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红花落红 红了枫红了枫

   展翅任翔双羽雁 我这薄衣过得残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