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旧

 槐阳布衣 2019-06-12

鄙人喜欢怀旧。

也不是因为年龄大了的缘故才喜欢怀旧,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怀旧。

原来怀旧,因为没有历史镜头可以回放,也只能在脑子里过过电影!

1961年,因为我不去上学,爷爷奶奶管不了,父母就把我从老家接到青海的达日上小学,我从记事就跟着爷爷、奶奶,还有姥姥、姥爷(我们一个村的),脑海中几乎没有父母的印象!所以对父母感情很淡漠,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感情!当年把我接去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叫爸爸妈妈!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当时父亲是县粮站的会计,工作很忙,每次母亲做好饭了就支我去叫父亲吃饭,我每次到那里都只是站在门口一声不吭,直到父亲问我:“你干嘛?”我才回答:“叫你吃饭”。久而久之,气的父亲居然威胁说要把我送给藏民,但依然没有换来我的屈服······

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话,更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可以视频见见!我唯一可以的怀念就是把我来的时候用于捆绑行李的、我爷爷的一条旧裤腰带,时不时地拿出来闻闻那上面的汗酸味,仿佛爷爷就在跟前······

自从有了电脑,我就总是喜欢看看记忆中曾经看过的老电影、曾经的历史事件当年拍的视频,尽管那里面没有我的镜头,但看着那熟悉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总能勾起当年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

最近看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视频实况,陡然回忆起一段曾经遗忘多年的往事······

原来我居然还曾做过几天播音员!

那年的元旦,《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1970年元旦社论,题目是《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在文革期间,凡是重大问题,常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发表社论,俗称“两报一刊社论”。

 

当时,尽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送,但并不是家家都有收音机,为了让大家都能听到,大队部每天晚上就安排在扩音机里反复播送,因为没有录音机可以把声音录下来播放,只能由人工照着稿子念!彼时在我村有一位驻村工作组的干部,普通话绝对杠杠的!新闻稿就由他负责播送。

 

他读稿子的音质以及语速,和当时播发这篇社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像极了!人们在外面听,几乎听不出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有什么区别!

播了几天,他可能感到厌烦了,但任务还得要继续!他就从当时正在大队部拍戏的我们大队的《沙家浜》剧组挑选了两个人来替他播!一个是《沙家浜》剧中人沙四龙,另一个是刁德一(也就是我)——这是我进的第一个剧组,第二个就是《雪牦牛》剧组了;不过这次不是演员。

稍加培训就上机了!

于是,我也就有幸做了几天播音员!当然,我们俩与那位干部的普通话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用我老铁“回到唐朝”的话形容可能就是柏普(柏乡普通话)了!可惜那时没有录音机,否则录下来现在听听,有些句子也许会有像冯巩,阎学晶,王宝强的小品《公交协奏曲里王宝强那句“俺们是北京人”那种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音效的!

此文2018-07-04 08:00:00发表于我的新浪博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