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听话?其实是我们缺乏沟通的技巧

 知易行难nev5ph 2019-06-12

带孩子有一阵子了,发现最难办的事还是与孩子沟通。我家小栗子算是蛮讲道理的小孩,大部分时间都能听进去我的话,但有时候轴起来,也让我很崩溃,尤其是有时候他会毫无来由地就开始闹,继而大哭。

比如,早上醒来,本来还好好的,结果我问了一句,你要起床了吗?他就突然疯了一样地哭了,边哭边撒泼,边嚷嚷,我不要起来,我不要起来。

好不容易哄好了,问他穿什么衣服,结果又是哭着闹着说,我不要换衣服,我不要换衣服。遇到这种情况,真是让人崩溃。换做以前,我可能就一股火窜上来,破头就骂过去了。现在,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已经基本能做到不发火,因为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也学会了与他沟通的一些技巧。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码的密码。

说到这门艺术,就不得不介绍这本《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它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可以说,它是至今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介绍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方法的书。

吉诺特告诉大家,通过语言的力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说,“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经意间就伤害到了孩子的内心。有时候,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试图纠正他的行为,尤其会针对他做错事这一行为进行说教和批评。

不过,结果总是让人沮丧,孩子似乎并不买账。能说话辩论的,就会跟你争论,不能说话的,就放声大哭。最后,孩子也沮丧,我们也不开心。这其实是很多父母都会感到绝望的地方。

这种沟通的悲剧不是因为爱,而是缺乏相互尊重;不是缺乏才智,而是缺乏技巧。作者对此提出的建议是: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给与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作者建议不要发表批评意见,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这不仅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也是造成孩子远离我们的主要原因。

文中有一例: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吧,还要那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

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旁帮她。妈妈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做女儿的真的很感激。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如果妈妈大发雷霆事情还是得解决,不仅弄得妈妈生气,女儿也会伤心。即使无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用作者的话说,我们必须像对待医生一样对待孩子。试想,你会对自己的医生大吼大叫的吗?  

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过程,我试着把书中的沟通的技巧运用到生活中,努力改变与我家小栗子的沟通,争取做到在我们相处时间里尽量没有叫嚷、没批评和苛责。

在实践中,不得不说书上很多案例都跟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基本吻合,很好懂也很好实践。

比如,大概是我在家时间久了,小栗子很黏我,几乎到了无时无刻地想我陪着的地步,但我还是必须工作啊,在家里是不可能了,他会隔一分钟就跑到我的书房,然后说要坐在我的腿上。我只好去街道的图书馆做事,但他又嚷着、吵着要跟我去,不让他去,他就大哭。

按照以前,我肯定会断然拒绝,并且不顾他的哭闹,甚至会让他一直哭下去,直到他自己不哭了为主。现在我试着用书中的沟通技巧来与他沟通,我首先将他抱在怀里,然后比较温和地说,爸爸知道你很想我陪你玩,爸爸也很希望陪你玩。结果,他听了我这句话,哭闹就减弱了,然后我又用很坚定的语气跟他说,但是爸爸必须工作啊,要么你送爸爸到小区门口,然后我们说再见可以吗?

大概是意识到了我的态度很坚定,而且我也照顾到了他的情感,也表达了对他的理解,他最后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把我送到了小区大门口,就跟着奶奶回家了。 

那么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呢?我试着归纳了一些在我看来比较有用的技巧。 

1.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的语言是非常的重要的。每一天,大多数家庭里家长和孩子间都会出现叫嚷、争辩、甚至是吵闹、矛盾、冲突等。出现这些不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语言智慧,所以在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的语言是非常的重要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恩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但是,言语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用来伤害。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能够传达情感的语言,需要能够改变情绪的回应,需要能够鼓励善意的句子。

2.大人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一个八岁的孩子,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的说:“我不要回学校了。”她妈妈没有跟她陈词滥调地讲,小孩子一定要上学,怎么不应该发脾气,而是理解的说:“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妈妈说:“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

这位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行为。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例如:那一定非常尴尬,那一定你很生气,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吧,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3.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作为父母,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们大喊大叫。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当孩子生气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孩子的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父母与孩子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4.大人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父母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父母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5.作为父母还要学会倾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是不需要用嘴去说,而是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法。有时我们作父母的,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让我们每一个作父母的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那么我们就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