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名句典故详解: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昵称32901809 2019-06-12

名句的诞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2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3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4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齐物论

完全读懂名句

1﹒一:此指万物整体和谐的浑然如一。2﹒言:言论。庄子意在引申言语乃世间争端的根源。3﹒巧历:善于计算的人。4﹒适:往、至。

天地与我一起存在,万物与我合而为一。既然已经合为一体,还能有什么话好说?既然已经说了合为一体,还没有什么话好说?“合为一体”与“说了合为一体”加起来形成了二,二与“合为一体”又形成了三。依此类推,就算是善于计算的人也无法数得清楚,更何况是一般人呢?所以从无到有,已经算到了三,更何况是从有到有呢?别再追逐这些问题了,顺着情况去做就是了!

名句的故事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的重点思想之一,庄子跳脱了人有生命长短的“界限”,提出“我”与天地并生以及“我”与万物合一的概念。庄子的思考为:人因受制于有限的寿命,不免对老、死充满不安焦虑,也因对物我的分别对待,才会不停向外追求名利、声色等欲望,往往身陷其中而不自觉。如果人能够摆脱时间、空间的困扰,体验人和天地、万物本是无穷无尽,那就不会耗尽心力、劳苦身心,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是人只要愿意放下对物我的偏执对待,精神上的“我”,原本就是与天地、万物共生共存的啊!

庄子又言:“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乍看之下,还以为庄子依循的是《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统一的整体,由其展现阴阳两气,两气再生三和,三和再生万物,所有自然万物的生成,皆是由道的一乃至二三,逐渐形成复杂的体系。

但事实上,庄子在此强调的是“言”影响人的关键性。庄子的“一”是合为一体的意思,“合为一体”与“说了合为一体”,形成了二,“二”与原来的“合为一体”又形成了三。意谓人所“说”的言论,足以改变原来的认知与判断,形成新的一项表述,故不管多么善于计算的人,也无法在这样的表述世界里算得清楚。所以人实在不必耗损精神,去争论那些永远找不到真正答案的问题,唯有顺应自然去走就对了。这也是庄子提出在世间安身立命的最佳对策!

历久弥新说名句

在《老子·第七章》中写道:“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不刻意追求生存,所以才长保永久。如同圣人退居众人之后,结果却反而站到众人之前,不在意自己生命的,最后却能保全生命。这不就是以无私的心成就其私心吗?

老子所言“天长地久”、“外其身而身存”,都是放开生存的意念,任其自然生灭,却因而长存下来,这正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不谋而合。老子的“身存”和庄子的“并生”、“为一”,皆是跳出时空的局限,对待生命的终始,也不以存在的形体为标准,而是以内在的精神为依归,就像圣人的肉身如今不在,但圣人的精神却是永远长存。

东晋诗人陶渊明,其五言诗《神释》前四句为:“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着。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造化对谁都没有偏爱,天地万物也都按照规律,各自繁荣显著生长,人所以列在“天地人”三才之中,不就是有“我”这个灵魂存在的缘故?诗题命名“神释”,指的是人的灵魂——“神”,向人“形”和人“影”所做的解释。

陶渊明写有《形影神》三首系列诗:其一《形赠影》是形体写给影子的诗,意在说明人生苦短,人应及时饮酒行乐;其二《影答形》是影子回答形体的诗,影子表示喝酒只能消愁,立善求名才是做人最重要的事;其三《神释》是灵魂出来解答形体和影子两方的各执一词。灵魂认为纵情饮酒是无益的,立善求名也太过自伤其性,唯有顺应自然,对生命不喜不惧、尽情至性,终能死而不亡,可与万物同化、天地并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