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的端午节

 江柳101 2019-06-12

  □文均卓

  从小生活在农村,又赶上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经常盼望过年过节。

  对童年端午节的记忆,离不开艾蒿、粽子、咸鸡蛋、雄黄酒、香囊,还有炸炸馍、炒肉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天,家家户户起早去村外田埂、水沟边,割几把或一捆半人高的艾蒿回来,插在门楣、窗户、猪圈、鸡舍等处,驱虫去毒。这天,整个村庄都散发着艾蒿特有的浓郁清香。

  早晨,要吃粽子、鸡蛋和煮熟的蒜头。粽子是前一天夜里母亲包好的三角粽,她清早起来煮熟的。剥开后,蘸上糖,吃起来又香又甜。

  鸡蛋在现在不稀奇,但在当时因为平时舍不得吃,要换油盐和零用钱,所以这天吃起来格外鲜美。吃蒜头可清火败毒,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驱虫避邪。大人们把事先做的五彩线香囊戴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寓意平安吉祥。

  端午早上,吃粽子、煮鸡蛋、剥蒜头、喝米汤,在我看来,只算是吃酒席前的打尖。中午才算正餐。大人们半晌早早收工,炸炸馍,炒肉,蒸米饭。温润如玉、醇香可口的粽子早晨已经做好。小孩们早早地围在灶台和桌前,等饭菜一端上来,迫不急待地下筷,狼吞虎咽起来,一个个吃得肚子滚圆、嘴角流油,还不肯下桌。

  插艾蒿、吃粽子、煮鸡蛋、挂香囊,这些传统的仪式,让我们回味着端午,沿续着我们的节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