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摧城拔寨大将军——明代传统火炮的变迁

 RK588 2019-06-12

早在洪武时期,明军就开始装备大型火铳。洪武二十年,明廷命令沐英加强云南地区守备,沐英兴建堡垒,大量装置火铳。这里的火铳很有可能便是大型火铳。

▲洪武十年铁炮,山西博物院藏

洪武时期的大型火铳分两种:一种为大型碗口铳,这种铳铳身短粗,铳筒为碗状,药室鼓起,后部有銎,推测用于抛射;一种为大型直筒状火铳,铳身为直筒状,后部无銎,与后世火炮造型略为近似。

▲大型碗口铁铳,保定出土,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藏

存世的洪武大火铳大部分都是碗口铳,大型碗口铳可以用于守城、水战、野战。其中野战所用的大型碗口铳出于机动性考虑,重量较轻。

1972年,河北宽城出土一件铭文为“洪武十八年永平府制造”的大型碗口铳。该铳铳身长520mm,口径108mm,重26.5kg,当为守城火铳。

1977年,贵州赫章出土一件铭文为“洪武十一年永宁卫”的大型碗口铳。该铳铳身长318mm,口径75mm,重8.35kg,当为野战火铳。

明朝多称呼火炮为“将军”,四镇三关志中有“将军炮”插图,其中又分“将军,二将军,三将军,无敌大将军”。其中除了无敌大将军是改装的佛郎机型火炮,其余几种都是明代早期传统火炮造型。

▲天启年铜铸安边神炮,山海关出土,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藏

从外观上看,这些炮相当于早期火铳的放大版,其特征为:药室部分鼓起,炮管铸有若干道箍,炮尾有銎,銎底平整。

明代早期火炮一般用铜铸造,个别使用生铁铸造。万历时期,叶梦熊主持发明出锻造铁炮。锻造火炮炮筒呈直筒型,表面有多道炮箍,药室鼓起或不鼓起者均有之,炮尾端平无銎,部分炮有炮耳。

▲明代将军炮,大沽口炮台出土

新型的锻造铁炮也被称为“将军”,亦按不同型号分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等。明代后期的将军炮,指的均是这类锻造铁炮。

和传统的将军炮、碗口炮相比,锻造铁炮易于制造,也较为轻便。因此它很快便推广开来。不过可能是由于成本或者习惯的原因,传统将军炮和碗口炮并未被完全淘汰,直到明末仍有少量装备

锻造铁炮是后期明军的主力火器。万历第2次援朝时,明军在初期便调运了1244门大将军炮。这些炮部分为日本人所获,有马成甫(日本)所著《火炮的起源及其流传》一文中即收录有日本藏天字号大将军炮的相关数据。清军在和明军的交战中,也缴获了不少锻造铁炮,因此早期的清军也大量使用这种火炮,国内保存有不少实物。后期随着清军火器技术的进步,这种炮才退居二线,成为辅助性火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