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梦月 刘瑜澍 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朝江有很多别称,村民一般喊他“张哥”,还有的叫他“鸟叔”,而他则喜欢介绍自己为“鸟人”。 丨张朝江(李锐 摄) “这是我喜欢的名字。我要在三河带着大家建鸟塘、做鸟家乐、发鸟财;要引来游客观鸟、住鸟巢、吃鸟饭。叫‘鸟人’最合适。”张朝江说。55岁的他身材精悍、精力充沛,爬起山路来能远远把我们这些昆明来客甩在身后。 他是怒江州科技局派驻三河村的驻村工作队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也是三河村观鸟产业的最初创想者和现实推动者。 丨山清 生态资源能赚钱古炭河、滴水河、湾转河三条秀美的小河,在三河村境内汇聚合一,三河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全村现有农户400户,1336人,以傈僳族、汉族为主,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村。原有建档立卡户89户,336人,截至2019年1月,已退出贫困户83户315人,尚余6户2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1%。2017年,三河村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已达7564元。 三河村脱贫致富做得好,靠的是“活”“新”二字。依托生态、区位、民族文化三大优势,三河村念好“山”字经,做活“林”字文,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产业致富的路子。这条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棵树两棵草一只鸟”,即:核桃树、花椒树、刺龙苞树;草果、重楼;以及以高端观鸟游,带动三河村全部产业发展的“怒江·百鸟谷”计划。 丨水秀 泸水市委宣传部开办的微信公众号“美丽泸水”曾推送过一篇《快来听!泸水三河村的百鸟交响曲正在演奏中……》的文章。最高赞的回复是:“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的新思路,愿泸水的山更绿,民更富!” 这里说的,就是三河村的“高端观鸟游”。 2016年,爱好摄影的张朝江到保山市百花岭拍摄鸟类时,当地通过打造观鸟产业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启发了他。偌大一个生态资源宝库高黎贡山,保山市境内才100多公里,在怒江州境内的就有400多公里,别人能富,自己难道不能富?张朝江经过反复调查,发现怒江州境内许多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建立“鸟塘”。所谓鸟塘,就是在鸟类栖息地边缘创造一个人为投食、喂水的环境,鸟类研究者、摄影爱好者则在伪装棚里进行观察、拍摄。 丨藏黄雀 经过怒江州科技局近一年的详细调研,2018年底,三河村得到了试点机会,张朝江也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鸟人”生活。 “整个高黎贡山有525种鸟,其中怒江段有316种,仅在三河就发现了112种。这里候鸟有,留鸟也有。像比较特别的剑嘴鹛、太阳鸟、白鹇这里都有。”说起鸟儿,张朝江滔滔不绝。现在三河村已建成鸟塘15个,按统一标准搭建,造价约3万元/个,州科技局全程指导,建好后交由建档立卡户负责运营。 丨红头惠鹛 “观鸟拍鸟,行内一般叫‘打鸟’,不仅考验器材,更考验耐心。”张朝江说,一般“打鸟”人会在棚里待上一天,等鸟、等光、等构图。而村民则能通过服务,赚取机位费、背包费和餐饮费等。此外,村里还设立了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增加建档立卡户的收入来源。 据统计,仅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运营3个月以来,三河村鸟塘已接待国内外拍鸟游客500余人次,总计收入3万余元。2019年,三河村计划发展鸟塘至50个。 精准宣传怒江百鸟谷丨火尾希鹛 观鸟这个新兴产业一开始在三河推广的时候,村民并不是没有疑虑的。为此,当地政府出钱,请了12个村民到具有成熟经验的保山百花岭取经学习,吃鸟饭、住鸟窝、看鸟塘、走鸟路、观鸟群……“看回来就知道什么叫做‘把资源变钱’啦。”张朝江他们还通过开会做动员、搞培训等,一点点转变村民观念,例如提升环境卫生、增强服务意识、迎合市场需求等。这是三河村观鸟产业难点、关键点,但也是最深远的益处。 丨剑嘴鹛 村民胡贵玉的鸟塘是离村子最近的,伪装棚外还配备了一个环保厕所。一早就有两位来自中国鸟网的摄友守在棚里,架起炮管一样的相机镜头,静待鸟儿光临。等了20来分钟,多彩轻灵的鸟儿们纷纷飞来,开始在这个环境惬意、有美食有清水的“沙龙”里玩耍起来。又过了10来分钟,一束阳光斜斜射下,为鸟塘分割出明暗的光影,鸟儿们也更加放松,吃食的吃食,还有的更洗起了澡,羽毛掠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而棚里则人人屏息敛声,只有快门啪啪按动的声音。 丨全国18省市的摄友 今年,胡贵玉对自己的鸟塘有个打造计划。他考虑在鸟塘周边种植观赏类花树,观鸟的环境好了,游客来了还能赏花摘果,自家的产业会更丰富。“这是个长远的事,要有耐心培养。”他觉得,要做好一个“塘主”,关键是自己要学习,“一喂二看三要懂”是基本功。“不然你光有鸟来,别人问你这是啥鸟,你说不出来不行。还要会分辨鸟的品种、稀不稀有,才能养出一个好塘子。”他笑嘻嘻地说,这是“张哥”教他们的。 丨全国18省市的摄友 张朝江是汉族,当年父母从昭通来到怒江支边后留在了这里,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怒江人。做事风风火火的他,最看不得村民在产业上的“拖延症”,看到鸟塘养得不好,他会耳提面命严肃跟进,因为在他心里,除了一个个散落的鸟塘,三河村的鸟产业是一个大构想。 “旅游是怒江州的重点产业,从我们基层来说,要融入、要顺势,就要让乡村留得住人。”张朝江介绍,未来三河村要围绕观鸟游做好配套的旅游服务,比如开办提供食宿的鸟家乐,销售本地土特产的商店,甚至可以开展观鸟摄影大赛等等。如今,三河村已经在酝酿规划,将通过樱花、刺桐花等规划种植,营造美丽乡村的四季花海,既兼顾景观打造又增加对鸟类的环境吸引。 丨三河村,密林里的村庄(罗金合 摄) |
|
来自: 秋实6vkiousvo7 > 《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