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意感动”,家长自导自演的教育大戏,会给孩子造成这些负担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6-12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却有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愿意选择刻意感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使得原本朴实无华的爱更像是一场道德绑架。当父母们一边付出一边又过分渲染强调时,并不能达到父母所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让孩子承受着过重的心理压力,无法轻装上阵,只能负重前行。


朋友是个单身妈妈,个性很要强,希望孩子能争气,能够比其他孩子更优秀,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是倾尽心力,任劳任怨。但是,朋友在甘愿付出的同时,又非常愿意把这些付出的艰辛强加到孩子身上,迫切的希望得到孩子情感上的反馈。


于是朋友每天的“甘愿付出”成了饭桌上的主题,“妈妈都是为了你,所以你要努力!”更是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可是这些话说多了,效果反而与朋友的预期大相径庭,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学习很努力,但是却看不大成绩提升。


父母的付出无可非议,但是过分的将这种付出强加到承受能力有限的孩子身上,这对孩子造成的压力是父母们无法想象的。父母过分强调的爱就像是一把枷锁紧紧的锁住了孩子成长的翅膀,被束缚的孩子始终飞不出那片刻意感动的阴影。


一、刻意感动的表现形式

1.“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隔壁的赵姐吐槽,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当父母的巴心巴肝的结果却养出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原来,赵姐家的孩子因为和赵姐发生争执而离家出走了,结果刚出下去就被赵姐的老公给逮回来了。


孩子愤愤不平的向赵姐抗议“你总说是为了我好,但是我想要做我想做的事你又不让,你们大人真是虚伪!”赵姐听到孩子这么说自然很受伤,这句“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果不其然的又从赵姐嘴里说出来了。


最终又是一场无效的沟通,孩子跑回了房间,赵姐坐在客厅抱怨自己养了个白眼狼。相信赵姐的情况也不是个例,类似这样的家长还有很多。


2.“为了照顾你我放弃了理想”


这句话也是父母常说的,尤其是对于全职妈妈来说,“为了照顾你我放弃了理想”更是会被经常用来督促孩子。想必孩子们听到妈妈这么说,心里也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己的优秀与否还关联着家长的付出是否值得,当自己的成长是父母放弃理想而换来的,不仅是孩子,就算是大人也无力承担吧。大概只要被套上这个枷锁,孩子就很难做到为自己而活了。


3.“为了你我再辛苦都值得”


某档综艺节目上某知名女星展现的单亲妈妈的辛苦,令人唏嘘,同时孩子也因为妈妈的付出而过分的乖巧懂事,这种不符合年龄的老成反而让网友觉得心疼。


孩子懂得父母的付出是一件好事,但是父母过多的强调反而使孩子过早的成熟,没了童稚的天真,孩子还能获得应有的快乐吗?


父母的初衷想必都是好的,但是方法的不恰当反而使爱的表达成为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孩子背负着被爱的十字架,很难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父母“刻意感动”的动机

1.希望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过分强调付出,有时是希望孩子懂得感恩,进而拥有良好的品行。感受到被爱也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理解父母的付出,不把所有的爱都当成是理所当然而满不在乎,希望孩子是一个温暖的、有爱的人。


2.希望孩子能够配合自己


父母可以强化自己的付出,有时是希望能够让孩子的内心有所触动,进而愿意配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更加愿意按照父母的想法来行事,在行为表达上更加顺从、听话,进而减少自己教育的阻碍。


3.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理的位置,原谅自己打骂的教育方式


父母有时希望自己的强调可以让孩子在内心更加尊重父母的付出,使得自己在孩子的内心更加有重要的位置。似乎这样自己的付出才能得到孩子情感上的反馈,才能使自己的付出更加有价值,才会理解自己打骂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卢梭说:“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


当感动变为刻意感动时,里面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就已经变了味道,而孩子是最为敏感的,这其中的改变孩子理解的最深入,所以刻意感动只能是父母的独角戏,几乎得不到孩子的积极配合。


三、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影响

1.孩子心理负担过重


父母的过分强调使得孩子的内心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当孩子做选择的时候遵从的不再是自己的内心,而是父母的期待。父母是否喜欢,成了孩子行为表达的唯一标准,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得孩子更加迫切的希望自己变得优秀,但是因为操之过急的心态常常会事与愿违。


2.引起孩子的厌烦


父母的过分强调也有可能带孩子进入另一个弊端,那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强调感到厌烦,更加倾向于把父母爱的表达当成是无意义的唠叨,这样无异于降低了孩子对父母付出的感知能力,更加的叛逆、反叛。


3.孩子的自由成长受到限制


在父母的刻意感动下,孩子遭受的是道德绑架般的束缚,孩子的成长不再单纯的以自己的喜好为基础,而是以父母的期待为方向。使孩子产生按照父母的要求成长才能不浪费家长的苦心的认知误区。


可见,父母营造的刻意感动并不能带来想象中的效果。孩子也许会因此而更加顺从,但是孩子却失去了自由成长的权力。孩子也可能因此而更加叛逆,更加难以理解父母的付出。当爱变成条件时,无疑是一场孩子无法承受的道德绑架,而父母就是所有结果的始作俑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