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张篇第十九(1)

 liuhuirong 2019-06-13

【题解】

本篇取“子张曰”句“子张”两字为篇名。

本篇记孔门5弟子言论,子张2章,子夏11章,子游2章,曾子4章,子贡6章。

一、子张谈“士”之标准,士之道德,以及交友之道。

二、子夏谈为学。君子之道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洒扫应对进退”等属小道,亦当学,但“致远恐泥”,因恐其拘泥于小道小德。子夏强调其为道为德的灵活性,“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君子应该胸怀远大,忧道不忧贫,“学以致其道。”道,大道,其具体方法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且要“温故而知新”,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君子应加强内在修养,表现出持成庄重,温文尔雅,言辞准确的君子风貌,以信劳民,闻过则改,不必掩盖错误。

三、子游2章。一章谈“丧致乎哀而止”,另一章谈对学友子张的评价。

四、曾子4章。评述子张1章,从性格角度评述。论孝2章,亲丧而真情流露,父丧而“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论情与法关系1章。

五、子贡6章。论纣1章,论改过1章,褒赞孔子4章,赞圣人无常师,赞孔子之学问,喻孔子如“日月”,如“天”,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原文】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①,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注释】

①致:拿出,献出。

【语译】

子张说:“士人在危难关头能够献出性命,遇见利益考虑是否符合道义,祭祀时考虑是否恭敬虔诚,服丧时考虑是否悲哀伤痛,这也就可以了。”

【解读】

本章记载子张论“士”。

“见危致命。”说的是无私奉献,临难则慷慨赴义。“见得思义”,说的是有私索取,临利则思天下之公义。“致命”谈“公”,“思义”谈“私”,不论公私,关乎修身。“祭思敬,丧思哀”,谈的是“慎终追远”,不忘其根本,也是孝道的延续,孝道当敬,当哀,当诚。所言,分别见于《宪问篇》《八佾篇》《季氏篇》等篇孔子所言。子张综合而言,以述先生之言。

【原文】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①,信道不笃②,焉能为有?焉能为亡③?”

【注释】

① 弘:弘扬,光大。   ② 笃:坚定,执著。   ③ 焉能为有?焉能为亡(wú):怎么能算有他,怎么能算没有他。意即可有可无。译文用意译。亡,通“无”。

【语译】

子张说:“实行仁德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义不能坚定执著,(这样的人)有他怎么能算多?没有他怎么能算少”

【解读】

本章记载子张论“执德”“信道”。

执守道德而不能宏大,信守道义而不知笃厚。“不弘”,从广度而言,“不笃”,从深度而言。“执德”“信道”相互发明,互文足义,执德者信道者既不能推己及人,“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使其有广度。又不能求己自坚,“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使其有深度。他们徒有洁身自好之虚名。而无笃厚切綮之实功。此等人有他不为多,无他不为少,无足轻重。

梁?皇侃《论语义疏》引江熙说:

“有德不能弘大,信道不务厚至,虽有其怀,道德蔑然,不能为损益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说:

“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无,犹言不足为轻重。”

清?李中孚《反身录》说:

“执德是持,守坚定宏,则扩所未扩。信道是心,孚意契笃,则始终如一。既宏且笃,方足以任重致远,做天地间大补益之事,为天地间有关系之人。若不宏不毅,则至道不凝,碌碌一生,无补于世。世有此人,如九牛增一毛,不见其益。世无此人,如九牛去一毛,不见其损。何足为轻重乎?每读《论语》至‘焉能为有,焉能为无?’中心不胜惧悚,不胜怅恨,惭平生见道未明,德业未就,恨平生凡庸罔似,于世无补,虚度待死,与草木何异?猛然一醒,痛自振奋,少自别于草木,庶不负此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