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之朝歌古城(一)

 文艺朝歌 2020-03-26

编者按:

2015年,淇县政协牵头组织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古城、古镇、古村、古民居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县委安排,2016年2月即编辑出版了《朝歌古城·古镇·古村·古民居》(上、中、下),为我们了解淇县四古情况提供了翔实的文图资料。

从今天开始,《文艺朝歌》公众号将陆续推出《朝歌古城·古镇·古村·古民居》(上、中、下),让大家了解淇县、了解家乡,为建设新时代“富裕、厚重、和美”新淇县凝聚智慧和力量。在这里对淇县政协给予的帮助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序    言 

王永青  王海涛

近年来,中央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也让我们的眼光更多地聚焦到有“乡村文化活化石”之称的古村落、古民居上。朝歌(淇县)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时期卫国国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造就了境内丰富的文化遗存,殷商文化、鬼谷文化、女娲文化、淇河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内核,组成了助推淇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朝歌古城”是我们靓丽的文化名片,遍及县内的古村落、古民居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标本”。如何守望这片“乡愁”,让和谐自然的村落、各具特色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值得我们持续思考。

淇县政协在鹤壁市政协的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县内文史专家、文化和摄影工作者四十多人,足迹遍及全县各个角落,对数百个自然村落走村入户调查,历时一年时间,遴选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一个古城、六个古镇、六十九个古村落、十六个古民居,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编撰了这套《朝歌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本书资料详实、文字和图片精美,是一套有关朝歌文化的珍贵的资料。

本书调查和编写的行动,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关注。调查和编书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发动过程。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群众。民众对自己身边的文化认识了、热爱了,才有可能好好的保护它、传承它,进而发扬光大,形成特色、形成产业、成为一种资源。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怎么把传统村落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与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讨和摸索。保护传统村落,挖掘和传承朝歌文化,是我们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 

             2016年2月1日 

(王永青为中共淇县县委书记,王海涛为淇县人民政府县长)

歌:概述与沿革

古城朝歌,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东南部,北距首都北京567公里,南距省会郑州128公里,距鹤壁市区18公里。全县设朝歌、桥盟、卫都、灵山4个街道,北阳、西岗、高村、庙口4个镇,黄洞1个乡,共9个乡级行政区。朝歌城区属朝歌街道管辖,面积约12平方公里。2014年末,辖区总人口29023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7623人。

淇县地处太行山低山、丘陵和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分为两部分,西部、西北部为山丘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东部、东南部为平原泊洼地区。朝歌城区位于西部山区和东部泊洼之间的平原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季短,冬季寒冷少雨。

朝歌城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石武高速铁路、107国道纵贯县境南北,城乡油路密度名列全省前茅。

全县耕地面积34.7万亩,林地面积34.1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谷子、大豆、红薯、棉花等。畜牧业以猪、鸡、奶牛为主。淇河鲫鱼、缠丝鸭蛋、无核枣历史上曾为宫廷贡品,被誉为淇县“三珍”。

淇县工业基础较好,主导产业突出,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全县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花岗岩、木鱼石、玄武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

全城有商业网点3000多个,从业者近万人。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畜禽产品、化工、机械制造、光伏、农产品等出口欧美日韩等7个国家和地区。

淇县山清水秀,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云梦山景区、古灵山景区,国家AAA级景区——摘星台景区、朝阳山景区。有卫国故城、云梦山摩崖石刻、东周贵族墓地、田迈造像碑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古城朝歌的形成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在淇河和太行支脉的环抱中,古城以优越宜居的地理环境,赢得了史前先民和上古君王的青睐。上古时代,古城因境内有沬水而得名沬邑(又叫妹邑)。据史籍记载,商王武丁开始在沬邑建都,武乙也曾迁都于沬。商朝晚期帝乙时正式定都于沬邑,其子帝辛(纣王)都沬时将沬邑易名朝歌,此为朝歌得名之始。

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故都朝歌一带被封给帝辛的儿子武庚建立殷国。公元前1042年三监与武庚叛周被平定后,朝歌及周围地区被封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姬封。区区五年间,两次大规模战争接踵而至,破坏远大于建设,古城迅速由都城沦落为“故商墟”。

康叔建立卫国后,仍以朝歌为国都。公元前659年,卫国败落,朝歌失去国都地位。公元前490年前后,朝歌属晋国;战国时属魏国。秦代属河内郡。秦末项羽置殷国,朝歌为都城。西汉时朝歌属河内郡。新朝王莽时改朝歌为雅歌。东汉为朝歌县,属魏郡。三国时属冀州,朝歌郡治此。晋时为朝歌县,属冀州汲郡。南北朝刘宋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北魏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东魏复置朝歌县,分朝歌北为魏德县。北周汲郡治此。隋初属卫州,分朝歌东南置清淇县,后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仍属卫州。唐代属河北道卫州卫县辖,公元627年在朝歌殷墟地以西设卫县鹿台乡。北宋时属河北路浚州卫县辖。金时属河北西路浚州卫县辖。元代置淇州。明代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辖。清时仍为淇县,属河南省卫辉府。

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原城关改名朝歌镇。1962年8月恢复淇县建制,城区为朝歌人民公社;1982年改为城关镇;1997年改为朝歌镇;2010年改为朝歌街道。

1989年7月1日,淇县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撰文:王之珩  摄影:黄强、张胜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