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之后,我市连续多日降雨,果园湿度增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极易引发苹果锈病的发生。苹果锈病又名苹果赤星病,是一种转主寄生菌,转主寄主有桧柏、塔柏、龙柏、刺柏、新疆圆柏、左柏、翠柏、希腊桧、矮桧等,在有桧柏等转主寄主存在的地区往往有该病发生。受害叶片病斑累累,导致叶片早落,树势衰弱,进而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一、苹果锈病为害症状 苹果锈病主要为害苹果叶片、果实、嫩梢、叶柄。 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油亮的橘红色小圆点,之后可逐渐扩大。病斑中部颜色较深,外围较淡,边缘常呈红色,中央部分形成许多橙黄色小粒点。在天气潮湿时,从中分泌出淡黄色粘液,粘液干燥后,逐渐变为黑色。此后,叶面病部凹陷,叶肉肥厚变硬,叶背病部隆起,约在7月中旬,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叶片病斑较多时,常常引起早期落叶。 果实染病病斑黄色,近圆形,出现于7月底到8月初,多发生于靠近萼洼部位,以后在病斑上产生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病果生长停滞,多呈畸形。 嫩梢染病病斑梭形,橙黄色,后期病部凹陷龟裂,并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 叶柄病状与嫩梢病状相似。 二、发病规律 苹果锈病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等转主寄主上越冬。春季发育,经气流传播到苹果树上,侵染叶片、果实等。天水地区苹果锈病从5月份开始发生,最初危害叶片;约在7月上旬,果实和嫩梢发病。秋季,又随风传播侵染桧柏等,并以菌丝体在桧柏病部越冬。该病一年仅侵染一次,没有再侵染。 三、发病条件 转主寄主苹果锈病有转主寄主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桧柏类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侵染循环,若果园周围没有转主寄主,则锈病不能发生。 越冬病原数量在苹果园一定范围内有桧柏类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桧柏上越冬菌原量多,有充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重,否则发生较轻。在离苹果园5公里以外有转主寄主存在时,苹果园发生很轻,或不发生危害。 降雨情况在苹果展叶后,5月初,如降雨超过5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锈病发生就严重,相反,这段时间若天气干旱、雨水少,则锈病发生较轻。 四、综合防治技术 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加强土、肥管理,提倡配方施肥,增强树势。合理采取夏季修剪措施,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恶化病菌滋生条件。科学灌溉,不要大水漫灌,采用滴灌。 清除转主寄主清除苹果园附近5公里以内的桧柏类树木,是防治苹果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方法。 重视对桧柏上锈病越冬孢子的防治根据降雨情况, 4月底或5月初,在苹果园附近的桧柏上喷洒20%三唑酮乳油600倍液一次,可有效预防苹果锈病的发生。 越冬病原数量在苹果园一定范围内有桧柏类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桧柏上越冬菌原量多,有充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重,否则发生较轻。在离苹果园5公里以外有转主寄主存在时,苹果园发生很轻,或不发生危害。 降雨情况在苹果展叶后,5月初,如降雨超过5mm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锈病发生就严重,相反,这段时间若天气干旱、雨水少,则锈病发生较轻。 在病害初发期(约在5月15日左右),苹果园全园喷施40%氟环唑5000倍液一次,20天后喷施12.5%腈菌唑3000倍液一次,6月底或7月初再喷施一次20%丙环唑3000倍液,可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由于苹果锈病对唑类杀菌剂敏感,除上述药剂外,还可选择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含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剂。为提高防治效果,在每次喷施药液时可加入1000倍农药增效剂有机硅等。 集中连片果园,各项措施要求统一实施,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