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痉挛,从病理生理到康复临床(三)

 晓莲7e7y4ls0fl 2019-06-13

上期简单介绍了牵张反射的脊髓内调控,这篇来介绍一下上位神经对牵张反射的调控机制。

运动传出有5条主要的下行通路: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大家所熟悉的锥体系的主要部分(另外一部分是皮质脑干束,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是从大脑皮层向下一直到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通路,负责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通俗地说,CST就是我最常说的“大脑皮层想做一个动作,于是一连串的动作电位下传最终产生某块肌肉的运动”。单纯CST的损害只会导致骨骼肌的无力,肌张力降低,反射减退,不会有痉挛出现,所以本文不做过多讨论。

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RST):起于脑干网状结构向下到脊髓内中间神经元最终影响γ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通路,包括延髓网状脊髓束脑桥网状脊髓束。延髓网状脊髓束下行纤维对牵张反射起强力抑制作用,其自身接受来自运动皮质的易化作用;脑桥网状脊髓束对牵张反射(尤其是伸肌系统)起兴奋作用,其几乎不受运动皮层的影响。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VST):起于前庭外侧核,向下到脊髓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包括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VST对脊髓牵张反射起兴奋作用。前庭外侧核主要接受来自于小脑和前庭初级纤维的传入调控。

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与人体痉挛调控无重大关系,本文不讨论。

由上述运动传导的下行通路介绍可以看出,脊髓牵张反射兴奋性的调节来自于①抑制性的延髓网状脊髓束、②兴奋性的脑桥网状脊髓束、③兴奋性的前庭脊髓束以及④脊髓内调控。如上图。

看着上图假想一下:

清醒安静状态,我们的运动皮层(Cerebral cortex)维持正常的兴奋性,通过上图皮质网状束(Corticoreticular tract)易化延髓网状脊髓束,而延髓网状脊髓束对脊髓内牵张反射的调节是抑制性的,所以人体并不表现出牵张反射亢进。(看到这儿,能意识到你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下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的来源了吗?)

如果此时我们想做出某个动作,于是就从运动皮层发出一组动作电位,沿着皮质脊髓束(CST)一路下传,直到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产生骨骼肌的随意收缩动作。

当然这个收缩动作也会按照上一篇文章里谈到的脊髓内调控方式通过交互抑制来抑制拮抗肌,以及可能通过高尔基腱器来调控主动肌不要太强收缩。(见 痉挛,从病理生理到康复临床(二)

如果你站在悬崖边上,你的眼睛看到的景象让你害怕,于是你的网状系统开始兴奋(还可以表现为呼吸、心率、血压的自主调节,这是另外的通路,本文不多做讨论),你的脑桥网状脊髓束更加兴奋,于是更倾向于兴奋牵张反射,于是你的肌肉开始紧张……

待续……


一点儿小的说明:为了便于理解,我把一些传导通路的作用简化了,所以一些名词及功能和标准教科书上并不完全一样。如果特别在意的,请参考相关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