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届毕业季下,山东为何留不住毕业生?

 昵称62397779 2019-06-26

6月是最好的季节,春花尽,夏荷起。但对于大学校园来说,6月则是伤感的季节,醉笑三千场,最后还要诉离殇。而所谓“离殇”,就是毕业。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3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自2017年以来开启的“抢人大战”也给了广大毕业生更多选择。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2019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当前“抢人”已经不再是一二线城市的专利,众多三四线城市也加入了对人才的“围剿”。这轮“抢人大战”的显著特点是大家都想抢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仿佛一夜之间,毕业生就变成了“香饽饽”,送钱送户口,甚至送房,只为了留下人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2019届毕业生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蜕变。对此山东本土求职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面向全省5万名2019届高校毕业生发布问卷,就当前毕业生流动情况作出分析,供大家参考。

留不住的大学生,山东16市毕业生平均留存率仅过两成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抢人大战”历时已久,留住更多本地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已成为各大城市关注的重点,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全省共有145所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位列全国前列。鉴于不少毕业生普遍存在“恋校”情节,山东省对于毕业生的争夺本应具备优势,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由上图显示,全省16市毕业生平均留存率仅为23.54%,青岛、济南两地毕业生留存情况相对乐观,留存率为62.59%和53.33%;而对于其他城市来说,留住自己人已着实不易,当前全省有10座城市留存率已低于全省平均值,聊城、济宁两市毕业生留存率甚至不足一成。

毕业生去哪了?两大城市群虹吸7成人才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从山东2019届毕业生的省外流向看,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向地区。这一特点反映了山东毕业生就近流动的趋势。从各地区流向占比可见,北京市吸附能力一直最强为21.48%,但流往上海、广东这几个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出现减少,与之相反,江苏、浙江这两省对山东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同比加强,尤其是江苏已反超上海,位列第二。从城市群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附力无疑更强,其占比高达38.58%,已超过京津冀城市群的32.54%,而上述两个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纳已经占到外流总量的七成。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装不下灵魂,“逃离北上广”正在成为现实。当前仅41.09%的山东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工作 ,而在去年,这一比例是56.7%。与此同时,生活成本更低、日常节奏更慢、就业机会更多的“新一线城市”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因此,江苏、浙江、天津等“新一线城市”所属省份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迅速攀升 。

产业发展决定去向,互联网、金融行业成毕业生外流“最大诱惑”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通过上图齐鲁人才网调查数据可知,当前外流毕业生所从事最多的行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其占比为17.8%;金融行业占比也相对较高,占比为14.6%;除此之外教育/培训、房地产开发、贸易/进出口行业占比也相对较高,均在5%以上。综合来看,第三产业相关行业已成为外流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与其说山东留不住毕业生,不如说山东各城市缺少足够吸引毕业生的产业。以青岛为例,作为山东省经济龙头和仅有的新一线城市,虽然拥有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软件科技城、西海岸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3个新一代信息产业园区,但它仍是一座以工业为主,装备制造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的城市,对毕业生来说,吸引力远不如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而同为新一线城市的杭州,却凭借着互联网产业吸引了众多毕业生。山东省一直拥有接纳人才的广阔空间,只是这种制造型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让山东在人才争夺中有了天然的bug。

本土企业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华为最受毕业生青睐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上图为齐鲁人才网调查统计的山东毕业生青睐企业排行,当前华为公司以16.23%的青睐度名列第一。其作为世界最大的通信科技公司,营业收入曾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而随着5G时代的来临,公司发展前景也将不可限量;其次福利待遇也毕业生青睐的重要因素,有数据统计,华为员工每年平均薪资在七十万元左右。因此有毕业生表示:能进入华为,成为其中一员,是其毕生的梦想。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国建筑等众多国字头,特大民营企业也是毕业生青睐的热点。而山东本土企业则处于劣势,仅有海尔、浪潮、中国重汽三家企业上榜且排名靠后。纵使以上本土企业为行业内知名甚至是龙头,但是为何毕业生提不起兴趣?经调查发现,不少毕业生表示对该企业“不知道、不了解”,这也说明“品牌价值”也是影响毕业生做出决定的重要因素。

在这里我们以山东大学为例,2018年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企业从山大招聘人数达到了数百人,招聘岗位以研发类为主,包括操作系统、算法、芯片设计、云计算开发、大数据开发等,这些人才也是“浪潮”等本土企业极其需要的人才,但是很多毕业生就是冲着企业的“品牌价值”而做出选择。因此省内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已经迫在眉睫。

送钱?送房?送户口?城市该靠什么引人留人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一波人才政策,带出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命题,城市该靠什么吸引人才?又该靠什么留住人才?“给户口、给钱,甚至送房”已经成为人才政策的“标配”,但是“人才”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些吗?据齐鲁人才网调查显示,户口并不是毕业生的关注重点。有29.8%的毕业生重视发展空间;22.4%的毕业生看中薪资水平;16.9%的毕业生关注当地经济水平及配套资源;只有8.8%的毕业生关心能否落户。也就是说,相比一个政策优惠的城市,毕业生更愿意选择一座配套设施完善且更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这意味着,各地在人才引进的时候不能只拿户口和政策说事,虽然有一定效用,但长期吸引力不大。想要真正留下人才,也并不是只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就可以搞定的。城市重要的是考虑怎样去留住人才,怎样给人才创造一个能够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环境,这比承诺优惠条件更为重要。

山东16市毕业生薪酬曝光,多数薪酬不满5K

留不住的2019届毕业生,山东省为何“难留人”?

通过前文可见,薪资水平是能否吸引毕业生留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齐鲁人才网就山东省16市2019届毕业生薪酬做出统计。就数据可见,当前山东省16市毕业生薪酬全部在4500元以上,其中青岛市薪资最高,为5442元,济南市以5358元位列第二;除此之外,另有临沂、潍坊、聊城三市薪资水平在5000元以上。其他城市薪资水平维持在4800元左右。通过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数据来看,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在6000元左右,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省内部分城市人才纷纷外流。

当离歌响起,愿所有学子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如初少年;当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愿所有城市历尽繁华,仍能安放身体与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