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冀晋陕(十一)

自从1999年来过一趟以后再没有来延安,如果延安新建的火车站,外观的档次上已跟许多国家机场差不多了。

走出车站,若想求助“便民服务台”基本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服务台在但没有人!这不仅是延安,也是美丽中国

这个被奉为“革命圣地”的陕北小城,一直在大跨步地与时俱进,而所谓的“革命传统”正随延河水付之东流

至今依然喜欢一口一个“红色圣地”、“革命摇篮”地自称。即使最利欲熏心的房产商也在打“圣地”的主意
大批具有劳动能力的待业人员群聚在“圣地”街头,但这里不是他们的麦加,他们不是来朝拜而是无所事事

正巧赶在夏末秋初,多年干旱的延河河床,尚有浑浊的河水舒缓地流淌,不多的植被无法全覆盖裸露的黄土高坡
从较高的酒店客房俯瞰,曾呈“Y”字形的街区,在向周边山坡进军。缓慢却不停地蚕食着宝塔山等诸多山体
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进程犹如摧枯拉朽,日新月异地刷新着延安的外貌。“拆!拆!拆!”的标记多点开花

被整容的还包括了宝塔山上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幸好有朋友在延安,委托他们在塔修好后拍几张再发来

亚圣大酒店在1999年时属于鹤立鸡群,如今早已淹没在周边的楼宇之中。此次旧地重游,特意选择再次入住。

与滨河路并行的北大街,是延安的主要街区之一,这天不长的繁华街道集中了该地的文化与商业诸多设施。

影视文化可能不是圣地的强项,所以坦然接受了“横店”的命名。这是“主义”向资本低头的一个鲜明佐证。

沿着延河南岸而建的南滨路与北滨路,是最重要的脸面,因此,这里楼房的高度更高、外观也更豪华。
自然这里的警力也更充足。年轻交警文明友善,与闯进民居、非法逮捕夫妻俩在家看成人片的警察有天壤之别。

延安的执法单位配备得比较充分,在副食、蔬菜销售集中的区域,有起震慑的复称台,因为,门外冷冷清清。

这位大爷远离“复称台”,他的流动水果摊只选择在繁华街头的尽头停靠,这样撤退也安全,尽管客流也受损

远离市中心的枣园地区,当地一个摄影师在这里还有一个饺子馆。虽是食肆,但挂满摄影作品的小屋很有情调

延安乘坐公交车的普通市民、外来务工的农民、拾荒者以及悠闲自得的老人,真实展示着各自的“中国梦”。

一个来自东北长春的游客,只对安塞腰鼓爱不释手,至于其他红色纪念品,比如印有毛头像的背心则不屑一顾

恰逢中秋节前夕,延安的食品店纷纷掀起销售月饼的高潮。“子州”的月饼看来是当地月饼的明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