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交朋友常犯的三种毛病

 碧读好书 2020-07-27

好书像碧玉一般珍贵!

提供高品质必读好书资讯,欢迎关注

文 | 江晓白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孟子与万章》中援引了一段关于“交友”的问答。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万章向孟子请教朋友之道,孟子告诉他说,人与人之间相交,第一要“不挟长”,第二“不挟贵”,第三“不挟兄弟而友”。

我们经常感叹“知交零落、朋友渐远”,或许是因为犯了这三种错误。

01

错误之一:以己之长,量人之短

“不挟长”的意思是,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去衡量别人的短处。

例如学艺术的人,见人穿件衣服不好看,就烦了;读书的人,觉得不读书的人没有意思;练武功的人,认为文弱书生没有道理。

三毛说:“交朋友,贵在眼慈,横看成岭侧成峰。”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交朋友的忌讳之一,是只以自己的优胜处,去对比、评估他人的短缺处,甚至不能发现他人的擅长处。

这是宽容度不够、眼界狭隘的表现。

寓言故事《蜗牛与黄鹂鸟》中,黄鹂鸟以为人人都能像它那样,张开翅膀拍一拍,就可以想去哪里去哪里,所以对早早出发的蜗牛,报以嘲笑。

而蜗牛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清楚自己没有黄鹂鸟的飞翔本领,只有早早地开始做准备,踏实地一步一步往上爬,才能在葡萄成熟时到达枝头享受美味。

02 

错误之二:择贵而交、因利而聚

“不挟贵”的意思是,不因为对方有地位、有钱、有权势才去交这个朋友。

不可否认,人们交朋友通常会有现实的考量,当他人能提供情绪价值,或者实用价值,我们才会抛出友谊的橄榄枝。

这种对朋友“有所求”的做法,原本无可厚非,但功利性太过太重,关系肯定不能持久。

不能忽略的真相是,完全受利益驱使、支配和调节的友情,是唯利害关系变化而变化的。

在你或对方遭遇困难、失去价值时,这份稀薄的感情,自然说散就散,

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这是生意人玩的规则,但不是君子交友之道。

复旦大学哲学博士陈果认为,朋友是“无用”的,她说:“‘真挚’的朋友即是‘挚友’,不是基于利益牵扯或实用效果的‘人脉’,而是在人格和精神上彼此对等的人。”

深以为然。

03 

错误之三:索取无度、失去分寸

“不挟兄弟而友”,意思是,朋友就是朋友,应该有一个分寸,不可对TA如兄弟一样过分要求。

一般人交友,往往认为朋友应该一如己意,必须事事替自己周全,一旦不相帮,便心生怨恨。

三毛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她还说:“朋友是不能要求的,一点也不能,因为我们没有权利。”

正直、诚恳的人交朋友,更多的是看重对方的品行,真诚、担当、谦虚、热情、正派、友好等等,而不是建立在能不能从朋友那里索取到什么或者获取到什么的基础之上。

同样,找朋友帮忙,对方帮了是情份,不帮是情理。

如果因为对方没有答应我们的要求而耿耿于怀、嗤之以鼻,那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拒绝了朋友,朋友因此对我们抱有成见,甚至不再交好,我们会不会认为TA僭越了身份定位,当我们是挥之即来,呼之则去的其他关系?

04 

好的友情,是什么模样?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意思是,交朋友是为道义而交,不是为了地位、利用而交。

只取其品德和道义,没有其他世俗条件,这才是真正的友情。

作家冯唐说:

“最好有很多朋友。朋友们就散住在附近几个街区,不用提前约,菜香升起时,几个电话就能聚起几个人,酒量不同,酒品接近,术业不同,三观接近。

菜一般,就多喝点酒;酒不好,就再多喝点,很快就能高兴起来。

一生中,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和相看两不厌的人待在一起。”

这真是一副人间至乐图。

彼此你来我往,或品茗饮酒、观花赏月,或推心置腹、倾泻牢骚,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送别,也没有“青山不改,流水长流”的后会无期。

只要三观一致、志趣相投、事业发展高度接近、避以利益牵扯,并辅以包容、用心、赤诚的底色,那么,从“我”到“我们”,就是一段友谊佳话。

就像伯牙与子期,阳春白雪觅蹊径,高山流水遇知音;也像鲍叔牙与管仲,彼此相互理解、信任、成全,定义了友谊的境界。

而这样的良朋佳友,即便某天分道扬镳、相忘江湖,还是永恒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