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鸿墨轩3dec 2019-06-13
原创 维知书法 2019-06-13 14:14:36

你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我们今天来聊聊书法之变化。

自有书来,千变万化,虽云一体,各有千秋,承接而纷呈,方圆则不同。篆参隶,破玉筋有风骨;西汉隶,势取方折,险劲峻拔;东汉分书,若放若收,雍容闲静。魏晋以来,书法大变,楷、行、草、篆,林林总总。钟繇不同卫氏,卫革新篆草,钟繇巧变于隶楷。南北分宗之后,王氏不同于郑文公,《瘗鹤铭》不同于《石门铭》,《金刚经》也不同于《云峰》。《萧融夫妇志》纤纤俊峭,《樊奴子造像》开张得势。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隋唐以降,楷法趋于规整,隋楷融化南北,宽博势多;唐楷独得规矩,中宫势紧。然也集《千唐志斋》,各家有别,皆宗二王,欧虞褚薛各有其体。中唐以来,颜真卿学张旭,非张旭,而成颜体;柳公权学欧颜,非欧、非颜,而成柳体;颜柳不同,俗有颜筋柳骨之称。宋代继续唐代,仍以二王为法,集《淳化阁》,二王书占一半以上,然苏、黄、米、蔡异军突起。苏说: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山谷从《瘗鹤铭》、颜真卿,杨少师处学二王,别人说他不像二王,他说我有二王法。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山谷学问广博,胸襟开阔,识解深远,他能从字画中、领悟到晋人的潇疏淡远的境界。米芾用笔最勤,善于临摹,欧味最多,然老年时才从“集古字”中跳出来,说“吾书无王右军一点俗气”,但毕竟“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蔡襄由褚薛入手,力追二王,然不能上追古趣,落得米芾批评说:“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繁华。”连赵子昂都评他为“周南后妃”。赵子昂、鲜于枢是元代大家,赵学二王,书近流美,鲜于枢善草法,并无奇变。明代有三宋二沈,只有董其昌从魏晋入手,得唐人筋骨,出二王风韵,类二王却有不同。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清代以来,碑学兴起,书家辈出,芸芸众生,各领风骚。刘墉入阁帖,摆脱了圆熟,易之以浑厚。邓石如,得力于秦汉瓦当,长锋放笔作篆,形成浑融淳厚之风,伊秉绶参以篆隶法,拙中能见秀。赵之谦、何子贞、翁方纲、扬州八大家等,各自成体,各显才华。综上说,历代书法,以变为主,变,才能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变,才能有突破,才能有新成就,当然这得具备相当功底之后。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怎么样去变化?

从历代书法的变化中,我们知道取法乎上是重要的。所谓取法乎上,就是取其神不取其形,也就是把握住精神、神釆去临写;而不是去描画碑帖的形态、笔划之长短、点划之位置。

如何能做到这些?

第一步,可以依特别有神采的字临写,但不十分强调笔笔相似。

第二步,加强读碑识帖,深化理解碑帖的精神。

第三步,读碑帖,而依碑帖精神去写碑帖以外的字。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第四步,不把自己临写得满意的字作为榜样,而要常变常新,要常变常新,就要更换你自己已写好的“榜样”内容。重要的一点,因为见之不广,认识也上不去,其变化也会走向相反的道路,变得俗、变得怪诞。所以取神还要和广识结合起来,广识是什么呢?就是以众家法为长,不以一家法为法。经常反复、轮流地,交换临写许多相同类别、或不同类别的碑帖,使其众多的碑帖之长,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化而为一,这才能有真正的变化。相反,将一好的法书依其形体,一临再临,其结果只能是圆熟,流俗,化一切神采为僵化,这不叫变化。历史上这种教训也有很多。

浅谈书法之变化,纵观历代书家之变化,我们该怎样去求变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留意,就是有意参合一些特点,比如故意使笔颤动,形成笔划的粗粗细细等这些变化,其实是很蹩脚的,不可取之

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书法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书法艺术水准。愿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一起弘扬中华传统书法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