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若只如初见

 汐钰文艺范 2019-06-13
少年时读《增广贤文》,背得滚瓜烂熟,熟了就熟了,像野猪沟的柿子,熟了掉沟里,烂成沤粪。中年时猛回首,觉得哪怕遵照了一句半句,人生也会少走些弯路。

  别说这世上没道理,只不过我们打懂事起,道理都快把空气占满了,父母的、老师的、领导的、老板的,个个都是理论家,耳朵都听得起了茧——于是审美疲劳,凡道理,一概视之为狗屁。爱讲道理,这是吾人的劣根,大抵是泛道德的缘故。于是,人最爱讲什么,就缺什么。俄罗斯人爱讲英雄主义,没英雄;我们爱讲道德,没道德。这是件麻烦的事。

  有一年,我突然明白了这件事,但凡听到人谈道德,我就躲。一旦进入道德的这个是非窝里,你就别想全身而退。在我看来,人跟人之间,最好用规矩和技术解决问题,哪怕最坏的规矩和技术,也比最好的道德强。

  扯远了。我要说的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直到中年后才弄懂它的妙处:“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大抵说人跟人相处,保持初相识的样子,就不会翻脸翻船。人皆相见欢,两相情悦,一见如故,一对好朋友或一对好情人产生了。金玉难断其义,海石难喻其情,这是人之为人的高尚情操。但时间一长,就有了怨恨心,断情断义者比比皆是,何哉?磨久了,对方身上的光环消失了,精装本成了平装本,而且还是缺简残篇的平装本,他(她)身上的缺点比路人还多一万倍。伤害百分之九十九都发生在亲人、熟人之间。所以,好的和久的友谊和情感似乎都在若即若离之间,一旦厮磨耳鬓、形影不离,就离怨恨不远了。怨恨心的产生,据我分析,因为两人太好了,没规矩和技术讲了,转而讲道德了。一讲道德,并无足观。

  纳兰性德有阙《木兰词》,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旧事喻男女之情、朋友之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所以,人跟人啊,最好是喜相逢,淡相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