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9-06-13

沈坚

刊于《中华读书报》2013年1月24日“国际文化”专刊

讲中世纪史课,免不了每次都会涉及法兰克的查理帝国疆域。说其西南方向的疆界抵达西班牙埃布罗河(Ebro)一线,因而也就认定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了。其实,偌大的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本身,就得名于这条最大河流的古称Iberus。到西班牙前就一直思忖,有机会看看这条心仪已久的大河。

依据我们行程的安排,从巴塞罗那入境后的第二站,就是萨拉戈萨,恰好坐落在埃布罗河上。自当随心尽兴,可以走近这条西班牙的母亲河了。

   在奔向萨拉戈萨的300多公里途中,我满怀新鲜感地坐在车上一路隔窗浏览沿途的夏景。大概碍于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夏季干旱少雨,缺乏绿意。西班牙的土地比很多欧洲国家更显枯萎、滞涩,黄扑扑一片。甚至还能见到一大块白石滩形成的不毛之地,几类中亚的无垠戈壁。西班牙统一前,萨拉戈萨曾是阿拉贡王国的都城。瞧着眼前单调的景色,脑中甚至一度掠过这样的念头,不知强大的阿拉贡当年何以会选择如此不堪的贫瘠之土作为其统治中心?但愿只是一己多余的偏颇之见吧。

萨拉戈萨城市的景观,比之她的城外天地却耐看多了。特别是那条穿城而过的埃布罗河,波光粼粼,泛着一股别样的生气和灵动。远远望去,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座百科全书上即可查得,名头极响的大教堂身影了。塔楼矗立,巍峨壮观,早已成为城市的象征与地标。这座萨拉戈萨最大的教堂,我们一行抵达后便首先前去拜访。不收门票,如同欧洲不少教堂那样,是个通例。也许人们认为,上帝仁心宽厚,礼遇世众,伸开双臂欢迎尚感不及,怎好再藉此敛钱?这同国内诸多佛寺动辄售票,是极不一样的。

大教堂属萨拉戈萨大主教区管辖,其正式名称为皮拉尔圣母显圣大教堂(Basi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供奉的是全西班牙的守护神——纪念柱上的圣母。西语中的皮拉尔(Pilar)即柱子之意。相传公元40年1月2日,圣母玛利亚曾立于石柱上显圣,驱散了瘟疫。这具石柱据说至今仍保存于此,教堂因以驰名,萨拉戈萨也就成了西班牙的圣母朝拜中心。

不同于一般虔诚信徒,我们真正有兴趣的,其实还在于她的建筑艺术特色。现在所见的皮拉尔圣母大教堂,始建于1681年。由小埃雷拉设计,属巴洛克风格。外观恢宏、大气。教堂正厅为长方形巴西利卡式,占地宽阔。顶层中心为一大圆拱,环以数座稍矮的圆顶塔楼,上面覆有蓝白黄三色相间的筒瓦,显然是受了伊斯兰建筑装饰风气的濡染。教堂的四端矗有四座高峻的钟楼,整个顶层建筑群包括了十一座圆顶塔楼。教堂正立面墙上饰有大幅雪花石膏浮雕群像,人物写实,丰满生动,展示的是圣经故事场景。建筑主体全部采用米黄色砂岩板材砌筑,色彩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大教堂殿宇伟岸,座座圣龛中供奉着天主教的众多圣徒,每座塑像均颇生动,活力四溢,几无雷同。教堂壁画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西班牙大画家戈雅创作的那幅天顶画。算得镇堂之宝了,只是须人指点,仰首瞻望才得见。

让人吃惊的是,这座教堂内竟还藏着个“活宝”——未爆的炸弹。西班牙内战期间该城遭德军飞机轰炸,有炸弹自天而降,洞穿教堂房顶,居然没有引爆。此洞此弹,至今还原样留存着,嵌挂在围墙上呢。前不久见有海外媒体报道,萨拉戈萨大教堂发生了一次爆炸,倒还不是七十年前的哑弹死灰复燃,而是一个压缩气体罐改装的爆炸装置,被人偷带入教堂,在主祭台边上炸了一把。幸而没有酿成伤亡。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圣母大教堂因其地位显赫,深得各界青睐。1984年,当时的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专程抵此造访。教堂外的皮拉尔广场(Plaza del Pilar),宏大庄重,恐怕算得该城最壮丽的集会场所。周边坐落着一系列的重要建筑,如大主教宫、市政厅、拉隆哈交易所,还有设计精巧的西班牙喷泉等。市政厅的门前,按规矩并排悬有欧盟盟旗、西班牙国旗、阿拉贡自治区的区旗和萨拉戈萨市的市旗。欧洲国家的政府所在地,很少有设士兵岗哨的。只要挂旗,就知道是政府机构了,进门不难。市政厅一侧,广场正中间位置,红色大理石地坪上,竖一高大的白色大理石座,上立青铜塑像,是为戈雅的衣冠冢。石座正面没有任何繁冗的文字衔称,仅“GOYA(戈雅)”四个字母的大名足矣。西班牙人没有不识泰山的。戈雅是萨拉戈萨的骄傲,距城44公里的芬德托多斯,便是这位西班牙伟大儿子的出生地。戈雅是西班牙近代三个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与委拉斯贵支、格列柯齐名。他的代表作《1808年5月2日起义》和《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作为抵抗拿破仑战争鲜明的场景实录,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艺术家、文化精英,能被人们祭奉在城市心脏的位置,体现的是这个民族的见识和素养。

过了戈雅立像不远处,为座堂广场,处在皮拉尔大广场东端一隅。那里矗立着城内另一座有名的拉塞奥大教堂(La Seo Cathedral),金鸡独立式的英挺钟楼尤为抢眼。这是天主教萨拉戈萨总主教区的主教座堂,地位不低,历史却更悠久。该教堂亦称萨尔瓦多(意即耶稣救世主)大教堂,是座始建于11—16世纪期间的建筑,也是西班牙首座在原伊斯兰清真寺旧址上建起的天主教堂。就建筑风格而言,既含某些早期罗马式教堂的痕迹,又有着哥特式祭坛装饰,西班牙巴洛克式大门,尤其是侧墙成片采纳的伊斯兰装饰艺术元素,以蓝绿白三色瓷片镶嵌的图案,堪为洋洋大观,美不胜收。这里连同阿拉贡地区残存的其他一些遗迹,后来同在“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的名义下被纳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穆德哈尔,是指的这样一种民族文化现象。8世纪上半叶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阿拉伯人与北非柏柏尔人的混合)征服者侵入后,即开始受到当地西班牙基督徒的抵抗。双方发生长期征战,绵延数百年。很多地区被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等基督教王国收复后,仍有部分穆斯林及其后裔继续留居西班牙,力图保持其法律宗教、文化习俗。但随之便遭受强迫改宗的压力。这些周旋于基督徒、穆斯林之间的人们,遂被称作穆德哈尔人。他们依然持守伊斯兰文化的风范,并处处留痕。萨拉戈萨拉塞奥侧墙的这番偶见,给我印象深刻。想不到不同族群历史交往和演化中所能碰撞出的火花,竟会如此绚丽、耀目。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萨拉戈萨皮拉尔圣母升天大教堂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萨拉戈萨大教堂内戈雅所作天顶画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萨拉戈萨皮拉尔广场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萨拉戈萨大教堂广场的戈雅衣冠冢及塑像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萨拉戈萨拉塞奥大教堂

埃布罗河上的萨拉戈萨(上)
萨拉戈萨拉塞奥大教堂侧墙伊斯兰风格雕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