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老师提醒:七大技巧让期末复习事半功倍!建议收藏!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6-13

小编抖音号YJ0395绝活,只收精品

“复习阶段每天都要默写,越想背课文越背不进去。有时就算背出来了,第二天起来脑袋又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昨晚上使劲记住的内容。”

“复习题做的不少,却总感觉收效甚微,错误率高的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

“各科都有好多知识点需要复习,面广,时间紧。不知道从何做起。”

临近期末考试,高强度、紧锣密鼓的复习任务,让孩子们普遍都有或多或少的考前焦虑。

严重的甚至紧张失眠,想到考试就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

不少家长比孩子都紧张。暂停了一切娱乐项目陪考,面对孩子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加重孩子心理负担。

距离期末考试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呢?

赶紧来学几招!

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复习的重要工具。

考试中,题目的难度一般都是8:1:1。即80%基础题,10%中档题,10%难题。

80%的基础题都是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都在我们的课本中。

临近考试,其实没有必要大量刷题了,特别是偏题、怪题。

把课本上的例题、练习吃透即可。所有的题目都是从例题变形而来的。

考前做太多的偏题、怪题会影响孩子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自己吓唬自己“这种题目实真是太难了,要是考试碰到的画我肯定做不出来”。

切忌机械的重复复习

复习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巩固的过程。但并不是将学过的知识简单、机械重复。

如果复习方法呆板单调,时间一长,孩子难免会觉得厌烦。就像是把吃过的东西再嚼一遍,定会索然无味。

失去继续复习的兴趣,就会让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复习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让孩子有新鲜感。

以乘法口诀的复习为例。

复习方法1:对口诀。如,出“四七”,对“二十八”。

复习方法2:根据口诀说算式。如,出“四七二十八”,答“4×7=28,28÷4=7,28÷4=7”。

复习方法3:填数游戏。规则:根据线索将1-9填入表格,1-9只能用一次,不能重复。如:

有序细致地分析每个条件,完成3×3表格的填数游戏。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层层推理的乐趣,也能复习1-9的乘法口诀,将数与运输和游戏有机结合。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孩子熟记口诀。

借助图表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能帮助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高效地从脑海中提取知识点,迅速且准确地对题目作出判断。

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点为例。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相等,棱长不都相等。

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棱长都相等。

单纯背诵文字,就像小和尚念经,读一遍也就过去了,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

表格有助于知识点的纵横比较,方便建立知识结构。

一图胜千言。

文字“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远远不及一副包含意义的图来的直观、记忆深刻。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同一道题,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小朋友们去划船。每条船上可以坐6人,男同学去了24人,女同学刚好坐满3条船,去划船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解法一:先算出男生24人需要4条船,再比较坐船的条数谁多。

解:24÷6=4(条),4条>3条,男生多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共有多少人,再直接比较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谁多。

解:3×6=18(人),18人<24人,男生多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

一些应用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却异曲同工。

题1:妈妈给孩子们分34颗糖,每人分到6颗,还剩余4颗,有几个孩子?

解:34-4=30(颗) 30÷6=5(个)

题2:有一些水果糖,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到5颗,还剩下4颗,原来一共有几粒水果糖?

解:5×6+4=34(颗)

这两道题考查的其实都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 基本公式是“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题1运用的是“被除数-余数=商×除数”,题2运用的是“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多题一解,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

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

在读题的时候边读,边圈划关键词句。一般先找到关键句,再在关键句中找出关键词。

例如:体育公园为了美化环境,计划种植120棵树。计划每天种植5棵,改进方法后,实际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倍,如果要3天内完成这些鲜花的种植,需几位园丁?

分析:先找到关键句,也就是“实际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倍”。这句话中,“比”便是关键词。有了“比”这个字,表明“实际的工作效率=原来的工作效率×(1+2)”,但要是忽视了“比”字,就很有可能理解成“实际的工作效率是原工作效率的2倍”,即“实际的工作效率=原来的工作效率×2”。

解:5×(1+2)=15(棵)

135÷3=45(棵)

45÷15= 3(位)

规范答题

规范的答题是顺利得分的必要条件。

很多同学可能都认为选择填空最好做了,因为不用写过程啊!哪像解答题那么麻烦步骤要一步一步写清楚。

这样的想法恰恰是不正确的,越是填空选择,越是要求我们自觉地把过程写下来。

例如:一共有30个苹果,最少去掉( )个,正好可以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分析:想30以内关于8的乘法口诀。有“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要“最少”去掉,那么剩下的就要最多。“三八二十四”中的积最大。三十减二十四等于六,因此最少去掉6个,正好可以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虽然只有一个空格要 填。却需要写2个算式:3×8=24(个),30-24=6(个)。

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复习时重视检查,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1、 检查列式是否正确。

例:朗诵社团共有48人,其中男生16人,那么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几倍?

错解:48÷16=3

正解:48-16=32(人),32÷16=2

分析:1.读题要仔细。女生的人数÷男生的人物=倍数。女生的人数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计算。

2、 列式正确后,核对算式中的数字和题干中是否一致,有无抄错。

3、精确地再计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例:100-( )+45=50

分析:先把“100-( )”看作一个整体,多少加45等于50?5加45等于50,也就是说“100-( )”的计算结果应为5。再计算100减多少等于5?100减95等于5,因此括号里填95。

检查:按照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再计算一遍。100-95=5,5+45=50,计算结果与等号右边的“50”一致,说明做对了。

4、检查单位有没有写齐全或写错。

例:一个星期有7天,今年2月有29天,合几个星期余几天?

分析:29÷7=4(个)……1(天)

易错点1:商和余数的单位漏写其一。

易错点2:商和余数的单位应不一样,“4个”表示4个星期,“1天”表示余1天。

易错点3:根据平时说话习惯,把商的单位错写作了“周”或“星期”。

检查:把问句中的单位圈划出来,一一对应。

总结:

期末复习,就像赛跑时最后的冲刺,格外重要。

会不会复习,直接影响孩子期末考试成绩的优劣。

用以上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复习,能够温故而知新,同时提高复习效率,又不会觉得复习是乏味的重复劳动。

长时间的复习会导致精神难以集中,所以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意适时休息。

用对方法,劳逸结合,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