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炳勋投敌细节:堂堂7万大军的总司令,为何甘愿当汉奸?

 兰博2000 2019-06-13

庞炳勋,是冈村宁次最得意的劝降战绩,他常说,庞是手握“7万大军”的集团军上将,得此人者,功莫大焉。

但是,庞炳勋投降,却不是冈村的功劳,而是他下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官所为。

这个军官,叫田中彻雄。

据岗村宁次传记,这个田中,曾因成功劝说庞投降,而遭到日军的指责。

这是为何?

(配图)

一、田中其人

在说田中其人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日本侵华期间的“大学”,日本东亚同文书院。

东亚同文书院,看名字好像跟文化有关,但是,你错了。它不是一个搞文化的什么好大学,相反,他是一个为战争培养军官的间谍大学。

它搞的所谓“文化”,全是打着研究的幌子,研究中国人风俗习惯、军事政治、财政经济等为打仗收集情报的“间谍文化”。

日本谋华历史悠久,间谍文化源远流长。

此大学,成立于1887年。几十年来,其学生搜集的情报五花八门,刁钻细致,什么公路长宽多少、哪儿的桥架啥建筑结构、什么江河水流速度多少几时结冰等等。

同文书院

其“大名鼎鼎”的毕业生中,就有七七事变时的内阁首相——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另一个,就是这个劝庞炳勋投降的田中彻雄。

此时的田中彻雄,是冈村华北方面军中,第35师团步兵220联队的一个副大队长,少尉军衔,日军中一个不起眼的基层小军官。

但小官有时候坏大事,田中有个特点,就是通晓汉语。东亚同文书院的“高材生”嘛,不会点中国话怎么装孙子呢。

来华服役后,他被安排到日军第12军的一个专门策反的机构工作。

了解了田中的这一背景,就知道他为啥有能力劝降庞炳勋了。

(同文书院学员的画图)

二、庞炳勋是怎么投降的?

这个田中,深谙中国文化,知道中国素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所以经常没事就去庞炳勋的营帐里走一遭,劝降成不成,多聊天总有好处。

而且他成了庞营常客,常常单枪匹马,毫不戒备。官小有官小的好处,来去自由,好做工作。

虽然田中多次劝说,但庞炳勋一直未露降意。弄得田中工作也毫无什么进展。

1943年春,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北进行数次扫荡后,见效果寥寥,便加强了对各路军阀的劝降。边劝边打,先礼后兵。

冈村的最大目标,就是24集团军,其总司令,就是庞炳勋。

在久劝不降后,决定对其大举进攻,逼迫老庞就范。

(庞炳勋,1879-1963)

老庞此时64岁,基本到达人生顶峰,统帅着7万大军,同时兼任着河北省主席。

他戎马一生,活到这一步,人也变得世故许多,为保存实力,他对抗战一直不积极。冈村一打,他就往南边的山里撤。

由于他瘸腿,需要有人抬,在撤往林县的途中,被日军发现。

交火中,他的队伍被打散,自己也战火中滚落山下。

最后,在林县乡亲们的帮助下,他和儿子及贴身卫士藏身在邻县卫辉市秋沟村一个隐蔽的山洞内。

而此时,他24集团军的“7万大军”也树倒猢狲散,降的降、散的散、打的打,彼此彻底失联。

庞藏洞中,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属下孙殿英领兵投降后,受日军差使,到山中寻找总司令。村民见他是自己人,便带他去见了老庞。

据庞的传记史料载,当孙殿英劝说老庞投降时,老庞一阵大骂,骂得孙殿英灰溜溜地下山了。

(孙殿英配图)

三、成功劝降却被日军指责

这时,作为孙殿英辅导官的田中彻雄,听说了此事,感到劝降时机已经成熟,立即让孙殿英带路,赶往山洞,再对老庞做工作。

山洞里,田中凭三寸不烂之舌威逼利诱,左右分析,告诉他现在只有投降这一条路。

老庞一看是日本人来了,外边包围,自己成了瓮中之鳖,结果只能是非降即亡,无奈,看了看身边的儿子,想想还得活命。就“半推半就”跟田中下山了。

另一个版本是,庞在投降前秘密接触了蒋派来的特工,得了蒋的口谕,降敌是暂时之策。

卫辉市内庞炳勋的将军洞

不管原因究竟如何,号称7万大军的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河北省主席,就这样在一个小少尉的带领下,终于来到日军营地,公然投降了。

要说,这田中劝下最高级别的中国将军,对日军来说乃巨功一件,但当时在日军中,田中却遭到了非议和指责。

称他劝降,只是一人之策,偶然所为,自己立功心切,没有请示任何人,就去冒然单干了。

其他军官脸上无光,纷纷指责他“小小少尉,竟然未经命令随意潜入敌阵,破坏了军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