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自然开始衰退,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面临生存威胁

 jc_ipec 2019-06-13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处于动态平衡,如果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成分发生哪怕微小的变化都会造成巨大的威胁。不久前,联合国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地球上有100万种动植物濒临灭绝,而处于食物链顶层的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由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七位科学家联合完成,研究内容则由来自50多个国家的150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比以往研究更具有参考价值。报告显示,在南极洲,第二大帝企鹅群已经连续三年没有繁殖后代,这导致帝企鹅数量崩塌式的下跌。今年一月份,美国48个州宣布野生驯鹿灭绝。墨西哥湾现存的布赖德鲸不到100头,也可能仅存45头。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杀虫剂的使用,包括蜜蜂、甲虫、苍蝇、飞蛾和蝴蝶在内的40%的已知昆虫物种面临灭绝。而作为重要传粉者的蜜蜂,近年来野生种群数量大幅下跌,引起研究人员的警觉。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多,自然界的衰退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而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意味着可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英国生物化学家Robert Watson表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对全球经济、粮食安全、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打击。

此外,海洋生态系统正在退化,消失的珊瑚礁可能会导致当地商业和本土渔业的崩溃,进而影响到数十亿沿海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地球环境形势为何如此严峻?专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5点原因:第一,生境的丧失或破碎化;第二,外来种的入侵;第三,环境污染;第四,人口爆炸;第五,过度利用。 

要了解物种灭绝后的危害有多大,首先要认识它的遗传多样性。比如两棵草长得很像,肉眼分不出来,但在遗传基础上它们毫无疑问有区别,这就是个体的惟一性,我们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分子标记技术来区别个体。大家都很熟悉袁隆平院士对提高水稻产量的贡献,但是如果没有非常难找的野生稻做杂交,他不可能有成绩;矮秆基因对推动我国粮食产量提高,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基因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因为在一个生态系统里,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特殊功能。每灭绝一个物种,就有几个、几十个物种的生存受到影响。

科学家认为,动物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以及人为气候变化才是正路。农药杀死了传粉者,很可能对农作物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全球贸易给一些国家带来了入侵物种;域外微生物可能导致动物感染疾病。我们现在做出改变还为时不晚,但是这种情况需要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改变,关心人类的福祉的同时更要关心自然。

作者/朱张航宇

信息源:华盛顿邮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