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鑫鑫516 2019-06-14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普陀山有一个天然岩洞,叫古佛洞。早先,洞里住着一位高僧,人称仁光师。仁光师收了两个徒弟,大的叫慧性,为人乖巧;小的叫慧明,忠厚老实。师兄弟同去拾菜叶,慧明拣好的拾;惹性呢,偏要拣黄的,烂的。煮食时,他也拣黄的吃,以表示修行之心诚。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尽管这样,仁光师对两个徒弟向来一视同仁,并无亲疏之分。慧性见自己一番苦心得不到师父赏识,心里很不高兴。

那一年,仁光师年迈力衰,就要圆寂了。临终前,他坐在蒲团上,把慧性、慧明叫到跟前,叮咛道:“为师离开尘世之后,你们要用两只荷花缸将遗体闷在缸里,过三年六个月,方可开缸验看。倘若遗体腐烂,那就作罢。若是真身不坏,说明为师已修成正果,位登仙界。你们可将真身请进洞内,供奉起来,受人间香火。切记切记!”仁光师说完,便停止了呼吸。慧性、慧明遵照师父嘱咐,买来荷花缸,将遗体收殓。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师父刚过世,慧性就寻找值钱的东西,他将仁光师生前随身带着的一只葫芦瓶拿了来,可是从瓶里只倒出三颗米粒:一颗白米,一颗红米,还有一颗谷子。慧性见没有值钱的东西,将葫芦瓶一摔,走了。慧明连忙将三颗米粒装回瓶中,仔细收藏起来。

过了三年六个月,慧性和慧明揭开荷花缸验看,见仁光师真身不坏,神态跟生前一模一样。慧明见此情景,欣喜万分,扑在地上磕拜。他遵照师父生前的嘱咐,把真身供在岩洞里。慧性却暗暗抱怨开了:“师父自己升天去了,撇下我们不管,真小心眼!”

由于仁光师真身不腐,神态如生,所以大家称它为“肉佛”,远近僧俗人等,都带着糕点果品到洞里来祀奉,小小岩洞顿时热闹起来。有两个到普陀山游玩的上海白相人见到这尊“肉佛”,便暗暗打起了坏注意,他们用五百块银洋收买了慧性,悄悄地将“肉佛”偷走了。

第二天清晨,慧明去给师父上早香时,突然发现佛座空了,“肉佛”不知去向。他急忙跑去叫师兄,师兄也不见了。慧明找不见“肉佛”和师兄,心里十分难过,只好天天守在佛座前独自哭泣。

一天,洞里来了一位姓王的香客,他一眼看到供桌上的葫芦瓶,便欣喜地大叫起来:“找着了,找着了!'慧明惊疑地问:“施主找着什么?'那香客问道:“这葫芦瓶里可曾藏过三颗粮食,一颗白米,一颗红米,一颗谷子?”“不错,不错,如今还放着呢!”慧明说着,将葫芦瓶一倒,倒出三颗粮食。王香客眉开颜笑,拊掌说道:“哎呀,莫非。闷缸师’就在此地啦!”慧明道:“我家师父叫仁光师,施主莫非认识他老人家?”香客点点头,说出一番原由来。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原来这个姓王的香客家住苏北某地,夫妻俩中年才得一子,十分珍爱。不想那孩子出生以后,终日啼哭不止,求医服药,全无用处,夫妇俩为此很是焦急。刚巧仁光师化缘来到苏北,经过王家门口,见婴儿啼哭不止,便走进门去,为婴孩治病,那孩子的哭声顿时就低了下去,后来竟破涕为笑了。王家夫妇对仁光师千恩万谢,问仁光师可是化缘的?仁光师说:“化粮。”王家夫妇当即打开粮仓,任凭仁光师自取。仁光师只拣了白米、红米、谷子各一颗,放进葫芦瓶里,念一声“阿弥陀佛”,便飘然而去。王家夫妇追上去问:“请问高僧法号,仙乡何处?”此时仁光师已经走远,只隐约听他回答说:“我乃南海普陀‘闷缸’师。”这件事过去已快十年,如今孩子已经长大,王家感念仁光师的恩德,特地到普陀山来看望他。因为错把仁光师唤作。闷缸师’,故而好久也没找到,一看到这只葫芦瓶和三颗粮食,方始辨认出来。

慧明和尚听了壬香客的叙说,心头无限感慨,流着泪道:“施主有所不知,我家师父去世已有三年多了,留下一尊真身不腐的‘肉佛’却被贼人偷去了。”王香客听了一惊:“请问小师父,仁光师‘肉佛’被盗已有几天?”“快一周了。”客人一拍膝盖道:“是了是了,怪不得我路过上海时,听说‘大世界’有尊‘肉佛’展出神态活灵活现,看的人很多。这一定是仁光师的真身啦!”慧明听了伤心地哭起来。客人劝道:“小师父放心,我王某就是拚出身家性命,也要把仁光师真身请回普陀山。明天我就陪你去上海。”

再说那两个白相人将‘肉佛’偷到上海,在‘大世界’展出。不料那‘肉佛’‘头三天还好好的,到后三天,皮肉渐渐下陷,剩下一架骷髅。参观的人全下得逃出来,。都说‘大世界’老板妖言惑众,骗人钱财,要到法院控告。老板一边将‘肉佛’收起,一边找慧性算账。拿走了他已到手的那三百银洋不算,还着着实实把他痛打了一顿。慧性又气又悔,当晚就口吐鲜血,一病不起。

而另一头,王香客陪慧明赶到上海,到处奔走呼吁,受到上海佛教界和各群众团体的同情和支持。那尊“肉佛”很快被护送回普陀山,并赔偿了一笔损失费。

慧明到栈房里去探望贫病交迫的师兄,慧性痛哭失声,羞愧难当。慧明见他已有悔意,也不多加责备,替他付清了房饭钱和药费,一起乘船会普陀山。

普陀山传说 | 古佛洞的故事

“肉佛”回到后山山洞,姓王的客人请来能工巧匠,替“肉佛”修饰添金,,并沿洞口修起一间小庵堂,供奉任光和尚肉身,人称“古佛”。从此,气象一新,香火更见兴旺。古佛洞也就由此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