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鉴赏】徐悲鸿为什么爱画马 | 宋康年

 Jennifer鲍子贤 2021-07-16

 
【文物鉴赏】  
徐悲鸿为什么爱画马
中国考古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  同宋康年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冝兴市屺亭镇人,原名寿康,少时刻苦学画,长大后,因感于当时中国的现状,便更名悲鸿。他一生为中囯现代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囯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他曾留学法国,在欧洲学习西画,苦学八年,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职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1949年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究物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提倡现实主义,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內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等三人被称之为“金陵三绝”,所作画面彩墨浑成,尤以’奔马画’享誉于世。

俗语“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徐悲鸿之所以爱画马,是因为他对马的友爱,情有独钟。至于他为什么如此爱马,笔者认为:

一是从理性上,也就是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上去看,马是广大人民群众较为喜爱的一种动物,有关马的一些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马上封侯”、“车水马龙”、“龙马精神”、“马不停蹄”、“跃马扬鞭”等,它们或溢美、或赞扬、或隐喻、或鼓励,充分说明马的形象历来都是会给人们带来了奋发的动力和美好的愿望,马在中囯传统文化里是人才,民族振奋的象征。

另外我们还应该了解中囯人与马的渊源,由于“马”的文字,最早出现在中国的甲骨文里,当生产力发展之后,“马”字就出现在青铜器上,自汉代以后,出现了许多画马的专业画家,如六朝毛惠远(代表作《装马谱》),唐代曹霸(代表作《九马争神骏》)及陈闳、韩斡、阄立本、李思训等,均为画马高手,宋代李公麟的《五马图》,元代赵孟頫的《浴马图》都是享誉于世的作品,到了凊代,更是有所发展,出现了石涛、王致成、沈振麟、郎世宁等画马专家。近现代,隨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撞击,画马技法、思想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高剑父、高奇峰、徐悲鸿、潘天寿等人,就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徐悲鸿,融合了中西艺术之长,将写意画马推向了新高峰。

二是从感性上,也就是说从徐悲鸿的情感上去看,他的个性,热惰奔放,非常爱马,和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说是融入了他的激情。他爱马,执着于现实的他,常常借马直抒胸臆,他笔下的马,代表民族,代表他的激情,他的马都是孤独的、悲愤的、在荒原大漠上的,同时,他用大写意的手法画马,和历代的勾线方法不一样,他画的大都是战马、野马在荒原大漠上奔跑,只用大的墨块,几笔就就完成了。这种画法都是他独创的。

徐悲鸿之所以如此爱画,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一生都是在希望着中国能走出内忧外患的桎梏,像战马、野马一样自由驰骋,因此他的激情,他的企盼,深深隽刻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奔马图中。

徐悲鸿一生爱马成癖,有许多趣亊:据他的夫人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一书中回忆:一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位和善的老人,爱马,马养得非常好,他举起鞭子,那匹黑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跑了。徐悲鸿欢喜这样待马的好人,他走下车,一面从手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送给哪位马车夫,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彷彿没听懂他的话,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幅画,是送给你的”,马车夫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马车夫眼角湿润了。“我碰到好人了。”这时徐悲鸿紧握着马车夫那双粗糙的手连声说:“不要谢,因为我爱马,也爱善待马的人”,多么朴素而深情的话语啊!

在此,特选徐悲鸿一幅《奔马图》为例,(如图)  看看他是如何运用古为今

用、洋为中用的技法。徐悲鸿画马,首先要对马的骨骼结构进行仔细研究,以便对马优美的体态能及时捕捉到。其次对马的神情进行仔细的审视,对马的一切做到了如指掌。如马奔跑的情景,最为难画,他为了能够把奔跑的马画好,经常跟在奔跑的马后面仔细观察马奔跑的样儿,反复琢磨,他所描绘的骨骼突出,胸肌发达,四肢的膝、踝关节塑造坚实而充分,哪怕是勾勒蹄子轮廓的一根线条,都表达出体积、质感和空间。在技法上,亦有突破,釆用泼墨或工兼写意的表现手法,更加生动传神地刻画马的神态和气质,如在《奔马图》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分别用淡墨、浓墨、焦墨绘出鬃、尾的飞舞之状,像风迎风飘拂的旗帜。徐悲鸿所画的奔马画,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把中国画的自然写意融入其中,给其画増添了更多的美学元素。

总而言之,徐悲鸿所绘的奔马画艺术在中国传统笔墨画的基础上,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创新,是画马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对后世画马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他的笔下的马,在画法上除突破传统,还具有极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彷彿透过一匹匹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骏马,看到了这位人民画家心系祖国忧患的爱国情怀。

注:该文曾发表于2019年6月14日国家权威性报刊,<收藏快报> 

 作家简介:宋康年

宋康年 |(1925--),望江县人,笔名白菲、抚云、雷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原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长,第二届县政协委员,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协会秘书长、安庆市考古学会理事、安庆市收藏协会学术顾问、安庆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组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省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囯考古学会会员。曾受聘北京宝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鉴定组顾问、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组顾问等。2005年7月8日受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等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奨金4000元。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纪念证书。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正文(含标题)、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图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