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讯预告 | 江流有声——杜林、马子强书法作品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6-14

关 于 展 览


开幕时间

2019年5月17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

2019年5月17日—5月20日

主办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展览地点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

书法学院 三楼 书法馆

参展人员简介



       杜林,号耒斋,逸少老乡,初学启蒙于颜世君、唐升霞先生。后负籍鲁都入杏坛书院随石云之,吴书根老师习字,一五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受教于学院诸师。临字少有顿悟,多为草草所得。


 雄秀之期

                                                     文/刘春雨

       从少年时代杜林开始随家乡临沂的老师们开始习练大字,2015年秋天他顺利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进行书法专业修习。经过四年本科的学习,学业和书艺均渐有所成。

       他学书从颜鲁公《麻姑仙坛记》入手,取其磅礴雄浑之气息,体会其篆籀笔法之屋漏痕和折钗股之意象。而后又在篆隶上用功颇勤,篆隶笔法是中国书法的本源,能够辅助其颜体楷书的学习。比如,他常常临习《祀三公山碑》,朴茂劲健、宕落反收,宏大气象与颜鲁公大字实为同脉,同时临习,足以互相滋养。

       杜林也进行各种风格的学习,培养自己不同风格之间的转化能力,尝试不同风格的习作。他也写一些精巧流丽的所谓行书——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摄取不同的风格元素以期最终熔铸自己的书写风格——这一路数也因其流美备受时风推重,但我想说作为书法风格而言,在朴厚雄浑和流美秀润之间不存在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书法艺术的意蕴之美在于雄强中透着秀润,流丽中寓有朴厚,所以苏东坡会赞扬颜鲁公《东方朔画赞》最为雄秀,雄与秀并举。沈曾植所谓:“夫物相杂而文生,物相间而数赜“,就是说书法审美的趣味需要相互渗透,艺术的韵味才会深厚。所以,书法艺术的生成并非简单的择取哪一种风格去比拟和表现的问题,它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天衣无缝的融合,须无刀凿斧斫之痕,自然而然的呈现給观者。

       书法也不单是艺术本身的问题,而生活阅历,甚至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得到淬炼,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修为。这一点,对于一位年轻学子来说,杜林要走的路还很多。当然,我相信后来人最终一定会超越他们的前代。这也是我对杜林的祝愿和期待。

       在杜林本科毕业之际,应邀匆匆忙忙写这段文字,以作纪念。

       马子强,书者,号谦堂、无名,安徽亳州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受教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诸师,后得鲁迅美院刘元飞、马新宇、王大公点拨。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写给马子强毕业展的话      

刘春雨   

       马子强同学是我们书法学院2015级的本科生。那年秋天,在他们入学后的新生入学作品展上,马子强的那件楷书字给了我比较深刻的印象。因为大部分新生写字都是在写标本字,但子强的那件楷书作品,虽然大概也脱不了标本字的范畴,但无论从用笔还是整体的艺术感染力上还是能够打动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因此记住他的名字。

       后来我便特别留意他,个子不高,偏瘦,目光炯炯有神,脸上常常挂着腼腆的笑容,对书法极其痴迷。他读大三那年,我承担他们班的篆书课程教学任务,他是班上最用功的同学之一。在课堂上,他专注于我的讲解,临摹练习时积极而专注,课后的作业也认真去完成。他喜欢深入思考书法问题,把它所关注的问题与我讨论,我能感觉到他对一些问题逐渐开始进行过反复而深入的思考。他不断选择和调整自己临摹的范本,用心推敲琢磨,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锤炼用笔和结字。我能够理解他对书法的那份热忱和痴迷,以致让我觉得他的生活只有书法和学业。

       而今,子强君马上就要毕业了,他与同学准备举办一个二人联展,向师友同学们汇报四年书法本科学业的成果。他把准备展出的一些作品给我看,其进步令我惊喜不已。无论用笔还是结字,甚至组织作品的综合能力,均有长足的进步。

       书法作品是诸多因素和面向调和的呈现,譬如书法的技法主要应该在笔墨的浓淡干湿、用笔与结字的平正欹侧、传统和自我之间进行调和,后者也更偏于一种境界的提升和追求。这种调和不是造作的,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自然书写的展现。当然,书法也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书法的成长离不开岁月的磨砺。

马子强君在书法上虽然取得了些许成绩和进步,但离完善之境尚有不少路途要走。我衷心祝愿他在未来的书法技能和学业方面向高远迈进,我对他的书学之路充满信心,也会永远为他鼓掌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