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解析】团队打造--2019高考·地理Ⅲ卷精析!

 momoyoqihiypwu 2019-06-14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Ⅲ重绘图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2 B C

【背景】本题以垃圾处理流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读图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了解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引导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立德树人的任务。

【解析】

1.由图1流程图知,厨余垃圾经过分选后生产沼气和提取微生物油脂,以及产生杂物,位于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起点,所以应是原料,不是产品,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肥料、能源应该是厨余垃圾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产物,A、C选项错误。

2.分析图示流程图,虚线方框中应是处理系统的排污和废料,是生产环节的输出部分,则A选项错误;分析可得工艺流程应有:

则选项C正确,选项B、D错误。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图2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3-5 CAB

考查背景】本题以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分析、粮食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析

3.本题审清设问是关键,关键词“不再”意指曾经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而现在不是稻谷余粮区。由图可知长江中游地区、淮河下游地区2014年稻谷供需结余量为正,仍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所以排除B、D选项。黄河下游地区和珠江下游地区稻谷供需结余量均为负值,但黄河下游地区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所以一直不是稻谷余量区;而珠江下游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耕地面积缩小,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低,转而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花卉、蔬菜等农作物,使得稻谷余粮区的优势越来越小,结余量由正值变为负值,A错误,C正确。

4.供需盈余说明粮食需求量较小(人少),供给量较多(粮食产量高)。黑龙江与安徽相比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复种指数低,排除C选项;淡水资源情况相当,对产量影响很小,不会影响供需,排除D选项;黑龙江人均耕地面积大意味着人均产量高,所以供需盈余,A选项正确;黑龙江劳动力短缺,但机械化水平高,所以B错误。

5.水稻种植重心北移说明我国水稻种植空间格局变化,北方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由图可知,我国部分地区仍存在稻谷供不应求的状况,所以出口数量不一定会扩大,A选项错误;受“北面南米”的饮食习惯影响,南方水稻市场需求量更大,运输距离增加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运输时间增加,流通效率降低,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南方气候较北方湿热,北方地区更利于稻谷存储,D错。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答案】6-8ADC

【背景】本题组以高纬西伯利亚地区为载体,考查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性。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试题难度适中。

【解析】

6.依托材料,高纬西伯利亚地区可推断:气候严寒,冬季寒冷漫长,有冻土层、有积雪、高山地区有冰雪分布。材料呈现近年来,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推断气候要素中气温升高,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而气温降低,会导致积雪期更长,综合分析选A。

7.湿地面积增加,即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依托第六题选项,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冻土层及积雪和高山冰雪融化,来水量大,流入洼地,导致湿地面积增加,故选D。

8.结合前面选项分析,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融水更多,洼地利于水的汇集,而平地不适宜,不能够转化为湿地,故B排除;在气候发生明显变化情况下,水热条件更好,故寒漠不会形成,故D排除;从植被自然演替来说,正常应该是草-灌-乔,这个演替过程时间跨度比较大,材料里呈现的时间跨度完成不了成林地的情况,故A排除;本题信息时间跨度较短,耕地减少极有可能演化为草地,故选C。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9-11DBD

【背景】本题组以某公路为切入,从自然地理特征中推测出所在的区域,多要素进行整合,考查自然带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地理、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论证、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设问角度入手,契合新课标核心素养,逆向思维,试题难度中等。

【解析】

9.公路南北两侧跨越500KM,计算该省份南北至少跨越5个纬度;该省份南北间有冰川山脉分布,说明海拔高,故综合分析排除B;公路南北跨越间有山脉分布且有洪积平原上的绿洲出现,推测以干旱地区为主;公路跨越了多条河流,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综上分析选D。

10.结合第九题选项,地处新疆山区段,地势海拔高,9月底→次年5月底,因气温低,冰雪消融不明显,故这时间段河流流量较小,那么洪水多发、泥石流多发都不满足,故A、C排除;而冻融作用一般指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夏季融化,冬季冻结,故D排除;因地处新疆、地势海拔高,冬季来得较早,冬季结束的较晚,气温低,积雪分布广且厚,故选B。

11.依托材料可知,结合前面选项分析推测公路南北贯穿的冰川山脉为天山,新疆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两端山麓处以温带荒漠景观为主,公路北端,即天山北侧既是迎风坡也是阴坡,北侧从山麓至山顶自然带大致为:荒漠→山地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苔原带→冰雪带呈现,而北端位于750m处,海拔较低,大致在山麓附近,故选D。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衷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5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6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6分)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6分)

背景】本题以考生熟悉的德国鲁尔区为背景,创新情境,巧妙设问,围绕医疗保健产业,考查了城市等级、产业发展、园区的优势和选址条件等知识。考查了考生从文字材料及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表达的能力。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医疗健康产业急需加快发展。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新生产业。

【解析】

(1)

审限制词“概括”,即用简练语言进行归纳,总括。

城市等级规模 :“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可推算每座城市大约10万人口,据此得出城市数量多,规模小。根据我国城市规模传统划分标准20万以下为小城市,推测鲁尔区城市以中小城市为主。

空间分布特征读图5,图例城市建城区大部分都相连在一起,呈现集中连片的特点;据图显示该区域东西跨度1°左右,区域范围小,而城市50多座,数量多,因此城市密集,相距较近。

(2)

限制词“分析”,要求考生离析出问题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

医疗保健业发医疗保健产业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强,医疗保健水平高。鲁尔区位于德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研发医疗保健的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鲁尔区是“传统工业区”、早期“环境污染严重”,遗留下多种危害健康的隐患;“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老年人多,对医疗保健需求多。

(3)

①文字材料中提到“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图6中显示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并且有世界著名的“鲁尔大学”,所以科研力量雄厚,医药研制水平高。

地理位置优越、人口众多:读图5,波鸿市位于鲁尔区建成区的中间位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周边服务范围内的居民。 “波鸿市人口近40万”,人口多,对医疗保健需求多。波鸿市还拥有生物药学园,在此建医疗保健中心,便于医药生产和服务之间的联系。

(4)

①保健园的作用是保持和增进人们的心身健康、防治疾病,因此既要有符合养生的环境,又要有较高的医疗技术。

②图6显示保健园位于城市建成区边缘,城市外围,环境安静,适合保健养生;

③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医疗技术有保障。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背景】本题通过分析河面宽度、深度、河底淤积的动态变化过程,考察水循环的过程、河流的补给,地质作用等核心知识;多角度体现了时空综合、区域综合、要素综合的综合思维;多方位突出了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的考察;深层次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辨证思考力。第一小题考察稳定性,第二小题考察多变性。第二小题考察变深,第三小题考察变浅。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解题:按综合题做题思路审题—定位—解字来解答。

审题中解字:关键词: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陌生问题熟悉化,就像倒了一杯水,有的杯子水多了,水面宽度不变,如U型杯子;有的杯子,水面变宽,因为是敞口状的v形杯子。

定位中解字:

定文字的位置: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深度变深原因是河流下切,单一岩性河岸,河岸直立。

【答案】(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评析】此题为一道有禅意的好题,考察多变性背后的稳定性。属于认知冲突,设问巧妙。

它犹如冰山,水面部分若隐若现,水底部分风光无限。答案组成多元,既能考察出学生日常地理知识的积淀,又能考测出学生的生活感知力、第一思考力以及敏锐观察力。从得分来看,虽然6分,并非三点,突破从前一个采分点2分的惯例。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解题:按综合题做题思路审题—定位—解字来解答。

审题中解字:关键词: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时间:4~6月

变化特征:特征类,多用形容词。变化特征,变+形容词

并,说明两个问题,提示别丢点。

原因:水量变化原因,初步预设和河流补给有关。

定位中解字:

定图像的位置:可以看出河床在变深。

定文字的位置: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提示河流补给主要是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问题问4~6月,此阶段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4~6月降水增多,融雪补给增加,水位上升。而河床变深,还因为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则因为流速较快,侵蚀河床。我们推理过程属于逆推,组织答案跟思考过程正好相反。

【答案】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评析】此设问相当巧妙,情境的多变首先是时空的多变,多维的时间空间中定位。材料含蓄给了7月份后怎么样,暗示7月份之前是积雪融水补给,富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美。答案的组织科学,专业术语精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解题:按综合题做题思路审题—定位—解字来解答。

审题中解字: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时间:8月

空间:河底

主题:淤积:淤积与流速,含沙量有关

定位中解字:

定图像的位置:

定文字的位置: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

8月份多为暴雨,降水补给含沙量大;河流流量与流速变化大,流速降低,泥沙淤积明显。

【答案】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评析】:此问比较基础,为层次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这道题让学弱生也可以亮出他们的风采。正如那句神话: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一切归功于设问的层次性和梯度性。最后一小问,为本题画上了圆满句号,佛性收笔。开端引人入神,结尾佛系圆满。此题为一道有禅意的好题。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越后妻有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冬季多大雪。由于地处偏远,该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都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为改变这一状况,该地区于2000年开始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该活动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该活动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图8为永久保留的“大地艺术祭”经典作品——《梯田》。

指出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并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背景分析】本题以“日本本州岛中北部的越后妻有地区”为案例,展示了该地区在年轻人涌入城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日渐衰败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振兴乡村,荒村变热门,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艺术振兴乡村的全球范本。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日本越后妻有地区艺术振兴乡村无疑为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同时通过《梯田》这件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观念,懂得欣赏自然美、人文美,领悟人地和谐之美,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

【解析】

第一步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答出①越后妻有地区举办“大地艺术祭”活动的旅游价值;②说明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第一小问的关键词是旅游价值;第二问的关键词是“能够永久保留”和“艺术作品的特点”

第二步思路分析:旅游价值主要包括四方面: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能够永久保留的艺术作品的特点结合材料即可分析得出。

第三步组织答案:旅游价值①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具有美学价值;

②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能够永久保留在田野上艺术作品的特点:

①该活动自2000开始举办,永久主题为“大地艺术祭”,所保留的艺术作品必须与主题高度契合

②由材料可知:“该地冬季多大雪,”因此所保留的艺术作品必须质地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参考答案】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值。

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背景分析】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关注“三农”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用大棚实现农业发展高产稳产的同时,也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该题以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例,试题引导学生去关心爱护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态文明观,同时试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劳动潜能,通过劳动去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解析

审题:要求答出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合理建议

结合材料: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组织答案:可参照华北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治理措施去分析

灌溉水含盐量高解决措施:①改进灌溉方式,正确灌水,适当排水;②冲洗技术: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

过量施用化肥解决措施:①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②客土置换;③整土地、耕作培土。         

参考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薇言薇语:试题解析

所给材料,一根香烟,

所给设问,一束火柴,

香烟爱上火柴,一段佳话

火柴恋上香烟,一则美谈

谁说香烟爱上火柴注定被伤害?

优质的思维促成一则故事,

劣质的思维促成一场事故。

解析:宋亚琼 秦卫贞 江勇柱  潘月红  韩薇 

王则圆等。

校正 :  闫娜 屈迪扬 田志远等 

绘图:李双有 曾庆阳等 

编辑:朱广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