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

 统一价值论 2018-06-07

“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

仇德辉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思维与理论也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思维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人类哲学思想同样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往往产生出不同特征的哲学思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过程往往也是不同特征哲学思想的演化过程。斗争哲学往往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相对应,和谐哲学往往与现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相对应,因此,由斗争哲学和谐哲学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概括性地体现了落后社会生产力朝向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一、斗争哲学的内涵

什么是斗争哲学?斗争哲学就是以斗争为核心内容的哲学,包括人与宇宙的斗争、人与社会的斗争、人与人的斗争等内容。归纳起来,斗争哲学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认为双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起源于根本利益的对立。

二是认为双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很难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必须通过斗争的方式来解决。

三是认为斗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对方、打败对方或消灭对方。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正义就是斗争”,“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强调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斗争哲学英国学者斯宾塞等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学,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规律也是弱肉强食。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最初大都建立在大肆掠夺殖民地大肆贩卖黑奴、大规模屠杀美洲、澳洲土著居民的基础之上。

二、斗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斗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是源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归纳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

1.价值生产方式主要是索取

人们的生存方式主要是从大自然中直接索取价值资源(如采摘、狩猎、捕鱼、掘取等),或通过耕种、养殖等方式从大自然中间接索取价值资源,不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重大的维护和改造,也不需要与大自然进行足够的交互作用。

2.低层次价值具有排他性

人类所利用的价值形式主要是食物类、温饱类、劳动工具等低层次价值,具有很低的共享性和很高的排他性,只能通过斗争的方式来争夺,很难通过和谐的方式来共享。

3.社会分工程度不高

社会分工的程度不高,个体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独立劳动能力,而不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通常没有劳动能力和价值资源的互补性。

4.活动范围狭窄

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活动环境单一,活动内容简单、活动方式简陋,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没有太多的共同范围、共同环境、共同内容、共同方式,因而没有太多的共同价值。

5.沟通交流不便

交通与通信不便,双方都没有顺畅的沟通渠道,采用斗争的方式解决矛盾时往往最直接、最迅速、最彻底、最明了、最低成本,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时往往最模糊、最缓慢、最麻烦、最高成本。

6.没有共同文化

由于语言逻辑、思维方式与文化理念不同,自己一方面无法向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无法深刻理解对方的利益诉求。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社会的共同价值就越少,这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最根本性社会历史原因。

三、和谐哲学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和谐哲学?和谐哲学就是以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哲学,包括人与宇宙的和谐、社会与宇宙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内容,和谐是生命发展的基本条件,个人的发展需要他人、需要宇宙、需要社会。归纳起来,和谐哲学的基本逻辑思路主要有:

1.“天人合一”思想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顺应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尊重生物多样性,不要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2.“道德合一”思想

“道”是指自然规律,“德”是指社会规律,“道德合一”是指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完全一致的,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社会及自然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的一切行为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和社会法则;人不仅要积极地、主动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应该积极地、主动地与社会融为一体,遵守自然规律,遵守社会法则;人要积极地、主动地融入集体之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集体又要积极地、主动地融入大社会之中,做一个有道德的集体。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能够严格遵守和有效利用自然规律的人,就是能够严格遵守和有效利用社会规律的人。“道德合一”思想是指社会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它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3.“因果合一”思想

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价值的循环转化系统,正价值有正价值的循环转化过程,负价值也有负价值的循环转化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作用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种善得善,种恶得恶”,“种什么的样因,就得什么样的果”。几乎所有的宗教理论都认可“因果报应”定律,都大力提倡“与人为善”“行善积德”“弃恶扬善”。人只有大力行善积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被社会所认同、所推崇。“因果合一”思想是指人与社会要和谐相处,它实际上就是“道德合一”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4.“义利合一”思想

“义”是指利他,“利”是指利已。利他行为就是生命主体(动物、植物与人类)总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扩展他人的生存规模,提升他人的生命价值,延长他人的生存寿命的过程;利已行为就是生命主体(动物、植物与人类)总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扩展自己的生存规模,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延长自己的生存寿命的过程。相对于低等动物,人类拥有大量的利他行为,这是因为人类拥有众多形式和众多层次的价值内容,各种事物之间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因此人与人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利益相关性,这样,利他行为就会在各种类型利益相关性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强大的利己效应。一般来说,“义”通常代表着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高层次利益,“利”通常代表着眼前利益、个体利益与低层次利益。由此可见,“利已”是一切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利他”是“利已”的扩展与延伸,“利他”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更广泛、更长远的“利已”。 “义利合一”实际上就是“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也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也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也是低层次利益与高层次利益的统一。“义利合一”思想是指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它实际上就是“因果合一”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四、和谐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和谐哲学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是源于相对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归纳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

1.价值生活方式主要是创造与发展

人们的生存方式主要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索取价值资源,而是通过耕种、养殖、加工、制造、发明、创造等方式从大自然中间接索取价值资源,而且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重大的维护和改造,并与大自然进行足够的交互作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高层次价值具有共享性

人类的价值层次可分为温饱类价值(包括食物类价值)、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三个层次。其中,高层次价值建立在低层次价值的基础之上,是对低层次价值的延伸和扩展,因此价值的层次越高,其价值相关性和共享性就越强,其独立性和排他性就越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所生产和消费的价值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价值层次也越来越趋向于高层化,高层次价值在全部价值总量之中所占据的比重就会不断增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就越强,各种价值事物的共享性就越强,排他性就越低。此时,人与人之间不需要通过斗争的方式来争夺价值资源,而是通过和谐的方式来共享价值资源。

3.分工与合作能力

个人的独立劳动能力不再是决定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人的生存手段主要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与社会的力量(包括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与文化力量),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通常进行大范围、大规模、复杂而深度的合作。

4.活动范围广阔

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阔,活动环境越来越多样,活动内容越来越复杂、活动方式越来越先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范围、共同环境、共同内容、共同方式,因而具有越来越多的共同价值。

5.沟通交流便利

交通与通信越来越便利,沟通渠道越来越顺畅,采用斗争的方式解决矛盾时往往表现出越来越具有高度的风险性、危害性和不可逆性,而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时往往越来越快捷、低风险、低成本。

6.拥有共同文化

语言逻辑、思维方式与文化理念越来越趋于一致,自己一方面能够向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能够深刻理解对方的利益诉求。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的共同价值就越多,这是和谐哲学产生的最根本性社会历史原因。

五、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

不同的民族往往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经济模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其价值内容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然而,尽管如此,不同的民族必然会拥有许多共同的价值内容。

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民族的共同价值内容将会不断扩展和不断深入,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各民族的生活空间逐渐相互重叠;人们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各民族的生活内容逐渐相互渗透;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渐相互趋同;各民族不同的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和文化体系逐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性内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更是自成体系,各民族在相同的科学体系和技术规范的引导下,形成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共性内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共性内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互重叠的生活空间、相互渗透的生活内容、相互趋同的生活方式、完全共同的科学体系和技术规范等,必然造就了各阶层、各集团、各民族、各国家之间越来越多的共同价值,归纳起来,人类的共同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和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现代化的作战手段,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一般来说,通过暴力方式和战争方式来解决矛盾具有越来越大的危害性、后果不确定性,因此通常都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而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来越高,事物与事物的价值相关性越来越高,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的稳定性或安全性将会广泛影响和制约着人与事物的价值稳定性或价值安全性,因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渴望和平与安全。当然,和平与安全的保障,必须要以实力做为后盾,要以平等做为基础,要以诚信做为旗帜,以合作做为桥梁,以创新做为动力,因此“以发展求安全、以平等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以创新求安全”。

2.发展

信息是价值的真正源泉,创新的本质就是信息积累,它是价值增长的真正动力,创新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社会的各个利益集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社会只有在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的前提下,协调发展,才是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良性的、绿色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虚假的、不可持续的发展;任何社会系统与个体生命系统一样,必须与外界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才能维持其生命的活力,因此时刻保持开放的姿态,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共聚发展动力,共用发展资源,共守发展规则,共享发展成果,发展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效率。总之,创新为发展提供动力,协调为发展提供保障,环境为发展提供基础,开放为发展提供渠道,共享为发展提供目标。

3.公平

公平的本质是指公共利益的均衡分配,主要包括起点公平(包括资格公平或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包括程序公平或规则公平)、结果公平(包括权利公平或分配公平)。效率通常所追求的主要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低层次利益,公平通常所追求的主要是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高层次利益。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越高,人们对于公平的愿望就越强烈,公平方面出现的矛盾就越尖锐,对于公平问题的处理就越重要,而且各民族、各阶层之间具有越来越相同的正义评判标准。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更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尤其是在社会保障、“三农”问题、区域平衡、资源均衡等方面。

4.正义

正义的本质就是真善美。从价值类型来分,正义包括真理正义、道德正义与审美正义三个方面;从社会范围来分,它主要包括国际正义、国内正义与党内正义三个方面。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国内关系及党内关系时,要有正确的真理观、审美观、宗教观、义利观、民主观、法制观、安全观、责权观等,努力实现国际关系、国内关系和党内关系的正义性与公平性。

5.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以平等的方式来共同支配公共价值资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共同价值越来越增长,社会的公共价值资源总量及在全部价值资源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社会必须采用科学的、公平的、正义的方式来支配公共价值资源,以实现社会公共价值资源的最大效率。而且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必然导致价值形式的多样化,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价值内容的复杂化、价值关系的动态化、价值作用的关联化,只有采取平等协商、充分沟通的方式来支配公共价值资源,才能充分体现不同利益集团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的利益诉求,降低社会运行的价值内耗,确保社会的整体利益均衡,实现社会的价值运行高效率。

6.自由

自由的本质就是在不影响他人利益且不受他人约束力的前提下,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自主地支配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资源(包括人体自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的价值总量不断增长,个人的价值层次不断上升,价值越来越表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关联化的趋势,他人难以充分代表自己的利益诉求来有效地支配价值资源,人必须自觉、自为、自主地支配自己的价值资源,才能实现价值效率的最大化,此时,人们将会对“自由”产生越来越强烈的诉求。同时,社会也必须制定一系列科学的、人性化的、充分体现自由精神、充分保障自由权利的社会规则,建立完善的基本人权保障体系,帮助人们由他律性的社会规则转化为自律性的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应该充分享有自由选择发展道路、自由选择发展理论和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并且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由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价值,有着越来越高的利益关联性,这就必然会逐渐形成一个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联合体。与此同时,斗争哲学就会逐渐远离人们的意识形态,人们的斗争意识就会逐渐淡化;和谐哲学就会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意识形态,人们的和谐意识就会逐渐强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