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瘟疫促成14世纪欧洲社会的大洗牌

 浮生偷闲 2019-06-14

编者按:在法国大革命到来之前,欧洲大量的贵族与自由民进行了血统上的融合;底层人口也有很多借助艺术与科学领域的成就上升成为贵族的;依靠航海、军功封爵的人也不是少数。

 

很多人都说,古代只有中国才有独特的“士农工商”之阶级转变,欧洲的贵族、主教则是世袭罔替。这个说法对吗?

要谈起这个话题,我们要回溯到1346年前后,从欧洲爆发的那场史无前例的传染病说起。

反应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的油画

当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刚赢得克雷西会战的黑太子没有乘胜追击,急忙和法国议和,带着士兵回老家生娃去了。

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 )

两年时间里,英格兰人口几乎减半,直到250年后的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才勉强恢复。当然,人口增长得如此缓慢还有百年战争、饥荒和麦角菌爆发等诸多因素。

其实黑死病在中古时代之前就早已存在。波斯、印度都爆发过几次,只是由于当时交通工具比较落后,贸易网络也不发达,才没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在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把黑死病带到欧洲的几百年前,南欧的海岸并没有多少大城市,更没有几个沿海小镇。

这要归结于8-11世纪期间,穆斯林和维京人轮番劫掠海岸的影响。

维京人插画

所以说个时期人口不密集、城镇化比较低的欧洲并不是黑死病的温床。

从11世纪末的十字军东征开始,生活在地中海北面的欧洲人,得益于阿马尔菲、比萨、热那亚和威尼斯等海洋城邦的轮番崛起,这才在海岸附近站住了脚,渔业和城镇建设开始复苏。

 意大利海军军旗

左上:威尼斯共和国;右上:热那亚共和国

左下:阿马尔菲共和国;右下:比萨共和国

14世纪中叶以降,南欧至北非、阿勒颇、黑海的贸易被热那亚和威尼斯人瓜分,而威尼斯人的手伸得更远。

14世纪繁荣的地中海贸易

在英格兰最发达的南部,随处可见威尼斯商人。

过去,他们带来的是谷物服装,还有先进的手工制造技术和异域香料,但是这次他们却带来了“黑死病”。

可以想象,跳蚤同老鼠又随着英格兰的羊毛一起渡过了多佛海峡到达安特卫普,这导致荷兰地区也是损失惨重。

当时英格兰的大宗出口货物清单里,就只有羊毛这一项而已。羊毛从洗剪、编织到打包上船,都是在南部的大城镇里进行的。这种生产方式使城市弥漫着巨臭,也给了跳蚤可乘之机。所以城镇中的劳动人口,也就是“自由民”死得最多。

欧洲化为人间炼狱,人们想出各种办法对抗死神,最后皆以失败告终。

在全欧洲损失了将近1/2人口之后(城镇死亡人口超过了1/2),“黑色死神”暂且鸣金。但这并没有让欧洲人长舒一口气。人口大量的死亡,导致农业荒废,营养不良的饥民身体抵抗力非常差,有人侥幸逃过了“黑死病”的收割,却躲不过其他疾病的侵袭。

黑死病过后,欧洲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神曲》就像从天而降的陨石一样,坠入地中海,激起了万丈高的人文思潮。

损失惨重的欧洲人开始倾听至高诗人吹响的号角声,文艺复兴时代来临了。

世界的诗人—但丁

当时,为了躲过“黑死病”的屠刀,虔诚的信徒们求助于教宗,并且听他的劝导,纷纷变卖家产去朝圣。

英格兰的信徒们选择最近的西班牙圣地——亚哥去朝圣(海路也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大西洋的滔天巨浪让他们的船队有近50%的沉船率。悲剧的是,这些幸运儿完成朝圣之后,把新一轮的黑死病带回去了

“法国之路”是最多人走、条件最好的朝圣路线

主教呢喃的祝福在这个时代越发的无力,强烈的末世感也让被困于阿维尼翁的教皇只得自保。人们不再受制于神权的桎梏。

几十年后,波西米亚的胡斯一呼百应,领导着信徒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帷幕。

 坐落在布拉格广场上的扬·胡斯雕塑

说回1349年的英格兰,现在那里已经到处都是无主之地了。

而就在四年前,英格兰的农奴还是贵族老爷们的私产,他们和土地是捆绑在一起的。

如今,农奴变成农民,他们离开主教区和骑士领地,哪里给的钱多就去哪里。老爷们更是争相用优于其他人的条件招募游荡的农奴,给予他们农民的身份,升职加薪不在话下。

还有很多农民蜂拥进入城市,这就迅速补充了城镇人口的空缺。要知道,黑死病过后,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人口数百年间都负增长,劳动力非常依赖“进口”。这些人也就进而成为手工业者,有了自由民的身份。

欧洲中世纪风貌

农奴逐渐消失,农民拥有的私产也越来越多,英格兰过去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时开始就没啥用了。而几年前的英格兰,农民只能穿粗布衣服,拥有的私产最多也不过几英镑。

在第一轮黑死病过去后短短几十年间,英格兰出现了不少拥有数百英镑资产的农民,以及拥有大量佃农和土地的富农,他们成为圈地运动前,英格兰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甚至在砍伐皇家森林这件事上多次嘲讽英格兰国王。

这就是欧洲第一次阶级转化的过程。不过落后的东欧缺席了(没啥大城市),俄罗斯的农奴制度甚至一直延续到现代

16-19世纪,欧洲的阶级融合从未停止过,落魄的贵族重拾家族辉煌的手段只有两种。就是上战场建功立业;二就是和资本家联姻。

第一种方式,先不说风险比较高,那些昂贵的铠甲和战马也不是落魄贵族负担得了的。

1500年,没有土地的贵族,月收入只有寥寥几英镑,这还是有关系能去侍奉大贵族的那些人。而一顶全罩式头盔的10-30英镑,全身板甲80-150英镑,战马100-200英镑,宝剑or战锤20-50英镑,更不要说扈从、走马、驮马的供养了

欧洲中世纪全套盔甲的骑兵

如此看来,联姻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有产者中最富裕的那些人,把过去对香料的追求转变成了对贵族身份的渴望。到了近代,卖官鬻爵的事欧洲人玩得比大清溜得多。

在法国大革命到来之前,欧洲大量的贵族与自由民进行了血统上的融合;底层人口也有很多借助艺术与科学领域的成就上升成为贵族的;依靠航海、军功封爵的人也不是少数。

如今的贵族头衔与其说是财富的象征,不如说是装X时的底牌。

《西西里史》中记载了一则逸闻:BBC拍摄组想去西西里岛上的帕拉提那礼拜堂进行拍摄,但是管理礼拜堂的神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随行人员就指着其中一个同伴对神父说:“这位先生是一位子爵,因此他在上议院有一席之地,回到伦敦后他会向上议院报告自己遭到了什么样的对待。”

神父怜悯的看着他,说了一句:“我是侯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