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传统饮食误区,您中招了吗?

 乐康居 2019-06-14

 传统智慧是座宝库,但并不总是正确。随着科学进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与经验相违背的事实及原理,在医学、养生方面尤其之多。例如下面这些广为流传却早已被证伪的健康误区,总有一款坑过您。

 1、鸡蛋不能多,一天限一个。吃蛋不吃黄,严防胆固醇。

这一观念统治养生理论界少说有五十年了,如今沉冤得雪。

最近几年,全球营养界为鸡蛋正名,推翻了人一天只能消化一个鸡蛋的说法,多吃不用怕,还力挺营养极其宝贵的蛋黄。

大量研究表明:食源性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甚小,可忽略。于是2015版的美国居民膳食指南撤销了对胆固醇摄入的限制。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明确指出,每天摄入一枚完整鸡蛋不会增加冠心病及中风的发病风险。

2、防胆固醇甚于防川,蛋和肉绕着走。

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错得离谱。

首先,大众平时所说的“胆固醇”并非胆固醇本身,而是包负责运输胆固醇分子的交通工具——脂蛋白。脂蛋白分为高密度(把胆固醇从血液中运到肝脏)和低密度(把胆固醇从肝脏运到体循环中)两种。前一种对身体好,后一种对身体坏,被不求甚解的媒体误解成了“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其次,胆固醇有着抗氧化功效,可对抗炎症,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生成胆汁、帮助代谢脂肪、合成多种荷尔蒙,是健康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至于“吃肉吃蛋太多,过多的胆固醇会导致血管堵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该说法已被证伪。因为人体会自动平衡胆固醇总量,吃得多,则自身合成就减少,因此食源性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含量几乎没影响,大可不必视荤为毒。

3、动物油不健康

从两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A.怕胖,认为吃进肥油就会长肥油。其实不然,身体脂肪的增加源于热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太少,而不在于吃的是饱和脂肪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即使大口喝猪油,但别的什么也不吃,还每天跑马拉松,照样饿得像竹竿似的。

B.怕胆固醇。前面已反复说过两次了,多虑。很多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和心血管疾病并无关联。反倒是由于饱和脂肪酸的稳定性高,更适合中国的烹饪方式,比植物油更加健康。

4、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加健康

       不一定。刚刚说过,饱和脂肪酸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现在来说说多不饱和脂肪酸,即植物油。

植物油不稳定,高温烹饪可能产生致癌物。所以,植物油的健康主要在于用法而不是其本身,它不适合高温和反复使用。如果喜欢吃植物油,那就尽量凉拌,至少别烧到冒烟。

5、多吃豆类高营养

       还是那句话,要适量,而不是什么好,就多吃。

       黄豆等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植物蛋白质和其他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吃太多同样伤害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黄豆含有血凝素、去甲肾上激素、异黄酮等毒素,会促进雌性激素的分泌,可能会导致乳腺癌、影响脑部功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婴儿异常、肾结石等等问题。

所以,天天喝豆浆、吃豆腐,不见得就是健康养生。

6、少油少盐是健康饮食

少油少盐的养生理念盛行多年,虽然不算错,但过犹不及。

现代生活富足,吃得太好、营养过剩,的确需要隔三岔五来,少油少盐,调剂调剂。但若当作圭臬长期奉行,可就大事不妙。

首先,人体需要靠脂肪和糖来供能。如果脂肪(即食用油或菜肉食物中里的油脂)摄入过少,那就必须增加糖(蔗糖或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否则能量不足。可是长期过量的糖摄入会带来肥胖和糖尿病这类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得不偿失。

另外,虽然钠摄入过多会导致高钠血症,但摄入不足也很危险。2016年5月20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及汉米尔顿健康科学中心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钠摄取量过低者(平均每天少于7.5克食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冠心症、中风及心脏衰竭等)及和死亡(任何原因)的风险——对于有高血压患者增加 34%,非高血压患者增加 26%。

7、五谷杂粮都是非常健康的

五谷杂粮千百年来受推崇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便宜,而非健康。

五谷杂粮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升糖指数高于大部分水果,总吃、多吃,很容易会导致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体内各种炎症的发生。

最危险的是,现代主食以精粮为主,粗粮很少。像米面这类精粮,大部分膳食纤维被抛弃,热量密度更高,更容引起血糖飙升,损伤胰脏,催生糖尿病。

8、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一餐

这个观念的信众极其广泛,甚至波及大多数的医生、营养学家和养生专家。

不抬杠,摆事实。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院的教授David Ludwig博士公开了其研究成果,并得到美国医学界和营养学会的广泛支持:吃不吃早餐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饿就吃,不饿完全可以不吃。相反,如果早餐摄入过早,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还会影响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如果想健康、想减肥,饿了再吃是最基本的原则。

另外,胆结石和不吃早餐也没有关联,和低脂饮食反倒关系巨大。

9、一日三餐要正常吃,不能饿肚子。

要知道,在整个自然历史中,顿顿吃饱饭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饥一顿饱一顿才是常态,而基因经过36亿年的进化,早已充分适应这种常态,顿顿吃饱,并非健康的必要条件。

湖南师范大学李国林教授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同完成一项研究,于2017年09月14号发表在国际知名科学杂志《细胞》上,研究发现,隔天断食能促进脂肪消耗,改善肠道菌群,解决肥胖等代谢问题,尽量缩短进食时间、延迟空腹时间,更有利于提高生长激素水平、稳定血糖、降脂。即定期断食,饿一饿,更健康。

10、喝粥养胃

固体食物做成粥,大大提高了吸收效率,也便更快地转化为葡萄糖。因此粥食的升糖指数非常高,经常喝粥,导致糖尿病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远大于吃米饭面饼。

(a)含水量太高,热量和营养密度低,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b)肠胃蠕动量下降,导致胃动功能减弱,不养胃,反而更伤胃;

(c)快速升血糖,容易引起血糖不稳定,增加糖尿病风险。


这些长期存在的健康误区源于我们对人体的深层运作机制认识的不足。因为人体是我们已知的最复杂的系统,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甚至还不及对宇宙天体了解的多。在这种对自身的极大未知状态下,我们对自身与外界事物的交互反应,自然也难以知晓透彻。但是今天总比昨天知道的更多一点,明天也会比今天知道的更多一点。正是以谦虚求真的态度去探索、验证的过程,让我们的寿命一再延长,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生命也越来越精彩。面对新的事实和观念,我们应始终保持开放、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