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为师

 zqbxi 2019-06-14
父母为师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为什么大多学者、老师、科研人员的孩子总是会读书,也文明些,安静些,而大多劳工、农民和行伍的人的孩子成绩差劲些,粗野些。这是一般规律吗?恢复高考后,几乎家家都重教育,都望子成龙了,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明显改变。我有一个邻居,男主人照转毕业,有一儿一女,每天大概都能听到女主人呵斥孩子的声音:“别玩了啊,读书啊,看看人家孩子成绩多好。”“还不看书,将来看你吃什么啊。”声音尖利,后来孩子还是没有如愿考取大学。而一个同院的另一家,也是一儿一女,父母都是农大毕业,他家安静得几乎忘记他们的存在,从不和别人谈孩子、比学习,结果女儿上了东华理工,儿子上了科技大。我的一个战友,其夫人是中学老师,夫妻二人性格安静,业余时间,都能见他们与儿子陪读,十几年如一日,从不张扬自己的孩子,后来孩子成了清华大学博士。我的另一个战友,其夫人在女儿小学时好与人比,成绩比其他孩子好时,就宣扬,不行就回家打骂孩子,家里天天请客,高朋满座。这孩子于是有了虚荣心,总是在家大声地读书,入了别人的耳,没入自己的心。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成绩与时俱退,后来去上海打工了。
父母为师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我于是就从发现一种读书现象:大凡不安静的家庭、老挨骂的孩子一定读书不行。费粗劲的教育成效很低,要费细劲。普通的父母都喜欢这样教育孩子,你不好好读书,大了你得放牛、拉板车、扫大街等等,一句话没出息。其实孩子没经历,这些话全是废话,会读书的孩子和不会读书的孩子都一样,不懂什么前途,没有什么危机感,没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的概念。事实上会读书与勤教育---无论什么方式--没直接关系,除了个别情况外,倒与父母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尤其是父母自己会不会读书。
        我是在怀疑中坚持陪孩子读书的,说怀疑,是因为很多人甚至家人指责我的做法不对,所以我迟疑中坚持,坚持中迟疑。别人和报纸的说教对读书没有实际的帮助,却干扰了我的坚定。
父母为师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我在孩子很小时,大概1岁吧就注意孩子学习,甚至赶时髦放音乐进行胎教,于是有人褒贬:孩子好动是由此产生的。因为不懂婴儿教育,有时吼着“拔苗助长”,吓到孩子和别人,是不安静的发端。到了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孩子发了书,我花很少的时间就能通看一遍,比如拼音、识字和简单运算,于是我进入了身体力行阶段。这时孩子的成绩与别人差距不大,都是100分差不离,标准定在满分,差一点就批评孩子马虎。到了高小,课本有些复杂,那时我干闲职,工作不忙,我不能通看课本,陪读也有些松劲,进入勉强教育阶段。这时孩子开始落伍,虽然同是一个老师教,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夹生了,问题积累多了,就有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问题。我困惑的是,孩子的确马虎,作业本总是糊满了涂改液,刺眼的白色让我很生气,无论怎么教育也改不了,低级错误很多,我开始怀疑和批评孩子的努力和智力,甚至口诛手伐了,这个问题至今也没什么好办法。老婆说是老师的问题,这有一定因素,那个女校长、还有班主任老师真的能力有限,但父母没有果断采取措施。
到了初中,孩子的课本多了,学科复杂了,孩子进入育新中学,成绩再次分化。那时我刚转业,又到县乡挂点一年,放弃了陪读。考试后发现孩子掌握不了基本数学概念,一急,早期到数学授课老师家补习,后又到语文老师家补习,效果不大。说实话,我和孩子对补习都是矛盾的,除了经济压力,还有他们本是孩子的授课老师,再去补习有用吗?班上80多个孩子,老师不改作业,有问题责备父母,这既是育新的徒有虚名,也是教育整体的腐败。我们除了急,找老师,打骂孩子,实在没有高招,只好勉为其难地教育,多种因素导致孩子三年确实落后了,这是父母陪读断裂阶段。结果孩子中考498分,离底线差2分,红榜无名,名落孙山。全家陷入极度的困境中。好在我们没有放弃努力,几经周折并作出经济牺牲,毅然决然进入重点高中。
父母为师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到了高中,孩子到了拼刺的阶段,父母的品行和习惯开始深深影响孩子。同样,我是在迟疑中和孩子一同进入临战阶段,说迟疑,就是不很坚定地戒除自己很多的娱乐和交际,和孩子同甘共苦,尤其是挑灯夜战。对孩子读书的底子和程度的了解也是迟疑的,那时我们经常拜访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他总是拿出最高的标准,让我感受到孩子进步的艰难和累。父母一抓瞎,首先自己熬不住,又苛责孩子熬住,易使孩子把读书视为畏途,失去兴趣,精神高度紧张。我和孩子在进补习班上同样迟疑,不进不合社会潮流,冒不起风险,进怀疑效果和经济能力,孩子心态复杂。总的说还是没进。我仍然坚持陪读,在情绪波动中坚持,有时循循善诱,有时暴跳如雷,时有打骂,和孩子矛盾有时很尖锐,为了前程只好自己妥协。甚至自己发挥专长,大量地写范文读给孩子听,数理化自己半桶水,勉强地教,老婆也是给双方施加压力,身体力行十分克制地陪孩子默写背书。那段时光,可以说是炼狱阶段吧,孩子拼命地买书,企图以多取胜,结果大量夹生。最后,孩子发奋,高考仍然是文科拔尖数理化薄弱,最终考取了211大学。但一个本无希望的孩子考取了正规大学应是了不起的进步。孩子后来总结说:是班主任老师把他带入大学的,是他平生遇到的最好老师。最后通过自己努力,在无陪伴的条件下考入重点大学研究生。
       孩子的学习,父母责任重大。孩子在文、理、工、艺上表现出独到的才能,不仅深受父母职业、爱好、专长的影响,还受父母意志、品行、坚持和学问的影响。普通的父母对读书只是本能,其实茫然无知,面对孩子的课本如一堆天书,只看孩子考试的结果,不管学习的过程,一味的严格要求、责骂,施加高压,孩子越发的缺乏自信心,有的竟滑入歧途。懂读书的精英父母一看教材就明白,课本的每一课教学目的是什么,孩子掌握的程度如何?很有目的地引导,孩子成绩越好学得越有兴趣,出的问题越易发现和纠正。父母必须和孩子同努力、同感受、同牺牲。尤其关键的是,父母的坚持、果敢和远见非常重要,在对待分科、补习、业余爱好、陪读上要坚定、淡泊名利、持之以恒。
       说教育的书太多了,还是回望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教育是学问,更是能力和意志。
父母为师 - zqbxi520 - 敞开胸怀  迎接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