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仅能驼货 还懂得自动分拣 亚马逊的仓储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有点小搓 2019-06-14

    仓储机器人的发展,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而要数发展得极快的,就莫过于从2012年便开始布局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亚马逊了。

    近日,外媒Wired的一篇报道,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亚马逊物流仓库里面这些机器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其实在这个仓库中,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拣。也就是将包装好的货物,按照不同的收货地址,放入开往不同地区的货车当中。

    而这些机器小车,所起到的主要作用,也是这个。而人类有了这些小车之后,就只需要站在原地将包装好的货物按顺序放上他们面前的机器小车,工作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这些小车就会在广达125000英尺的场地内自动规划路线,并将货物投入到对应的300多辆货车当中。

    那么*个问题就来了。这些机器小车是怎么认路的?

    首先,亚马逊为这些机器小车配备了一套云端线路管控系统。该管控系统就像铁路的调度中心一样,需要安排每个小车每次任务的行进路线,还需要实时监控整个运输网络的状况,当哪里出现意外,发生拥堵时,也会及时地生成预案,确保整个系统可以正常流畅运行。

    另外,这些小车还有专属的「盲道」为其指路。

    亚马逊的这个分拣中心的地板看上去就跟普通的水泥地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实际上地面贴着一个又一个的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就是机器人的「盲道」。

    每当小车到达一个贴有二维码的位置,就会用「肚皮底下」的扫描器对其进行扫描。该二维码也会告诉小车接下来应该「继续向前」还是「向左/右转弯」。接到命令后的小车就会继续按指示前进,直到遇到遇到告诉它「已经到达终点」的二维码为止。

    当小车将货物运送到不同的终点后,小车就会通过履带将货物送入终点的滑槽,货物也会顺着滑槽落入到发往不同地区的货车当中。

    自此,机器小车的分拣货物任务,也完成了。

    相信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尽可能地投放更多的机器小车,并且把每个机器小车的速度调得更快,那样整个分拣系统效率不就更高了吗?

    其实并不是的。你想想,在北上广深有车的人那么多,车也走得并不慢,但交通系统还是依旧那么的低效,人们依旧每天要浪费两三个小时在通勤的路上。

    这个道理放在这些机器人上也是一样的。亚马逊表示,整个物流中心共有八百台机器小车,但为了更高的效率,亚马逊往往只会投放其中的四百到五百台。

    亚马逊机器人技术应用*经理RyanClarke表示,合理调配流量、极大限度地减少拥堵,是相当复杂的。

    为了弄明白一次投放多少机器小车、小车速度设置为多少时,整个分拣系统的效率是极高的,亚马逊还专门有一个模拟系统。在这个模拟系统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出在不同订单量下,或者更多复杂条件下如何分配机器小车是合理的。

    实际上,除了亚马逊以外,我国也有电商和物流公司配备了类似的自动化系统以应对日益剧增的物流压力。

    例如京东位于北京的亚洲一号智慧物流中心地狼仓,就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改造,将效率提升了8倍。从消费者下单完成的那一刻开始算,不到一个小时,货物就能完成拣货、包装、分拣以及装车的环节。

    又例如申通在天津的转运中心,在采用了AGVS仓储系统后,每日有近300台机器小车同时运作,同时也将人力在同等工作量下,由150人缩减至30人。

    显然*还是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更高效的机器人是否将会在这些岗位上完全取代人类?

    答案是对的。但这也不代表着人类将会下岗。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数字经济特别助理R.DavidEdelman表示,自动化所代表的仅仅只是技能的转移,而并非工作的转移。而人类也可以借此在同一份工作中获得更加*的技能。

    这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在亚马逊内部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机器人的介入,让人类员工不再需要在125000平方英尺的仓储中心中走来走去分拣货物,反而还学习到了排查、处理机器人故障这些更为*的技能。

    亚马逊全球消费部门*执行官JeffWilke也在近日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机器人的运用不仅没有替代工人,反而还帮助其中的一些工人获得了更高的工资。 

责任编辑:胡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