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端康成诞辰120年: 生存本是一种徒劳,自杀而无遗书,最好不过

 youxianlaozhe 2019-06-14

【编者按】

1899年的今天,一个身体羸弱的男孩出生在日本大阪,1968年,他的名字被世人记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但在获得荣誉后不久,他选择了销声匿迹。73岁的他在获奖4年之后的一个下午,像往常一样走进工作室,口含煤气管,静静的躺在棉被上。

在川端康成诞生120周年的今天,回顾他的一生的心路历程,在那些时光的角落里,怀念一个孤独清瘦的川端康成,一个用一生都在追求爱、美与纯的文学巨人。

“我散步去。”

这是川端康成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47年前的4月16日,这位日本文豪、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的工作室。但这次,他做的,不是写作,而是自杀。

被发现的时候,他口含煤气管,静静地躺在棉被上,枕边还整齐地放着打开了瓶盖的威士忌和酒杯。

没有遗书,也没有遗言,干干净净的心境,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跟他的作品一样,连死亡,也是一种最清丽的暴烈。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凄美”,如同残落的樱花,西下的夕阳。即使满身疮痍,依然能保持对爱、美、纯的憧憬。

坎坷的童年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在日本大阪。缺爱,让他变得敏感又哀愁。

2岁,父亲去世;

3岁,母亲去世;

7岁,祖母去世;

10岁,姐姐去世;

14岁,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撒手人寰。

从那时开始,川端失去了所有至亲骨肉,也自此失去了爱的寄托。

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了我孤零零一个人了!祖父病逝,我当然感到悲伤,我在世上越发孤单和寂寞了!

小小年纪,就开始频繁出入殡仪馆,为亲人披麻戴孝。“参加葬礼的名人”、“衣服净是坟墓的味道”这类嘲讽,无意中加深了川端的不幸。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川端一直没能摆脱这种悲凉的情绪。

孤儿的经历,也让他从小就饱尝人间冷暖和世间悲凉,他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爱。

破碎的爱情

从小缺爱的川端对爱的追求,可谓是如饥似渴。

中学时,学校宿舍里住进了一个名叫小笠原义人的师弟。

生病的时候,小笠原在他耳边为他祈祷;睡不着的时候,两人也会相互依偎取暖。

这个师弟,让川端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心和体贴。

也许可以说这就是“初恋”吧,从那以后到我五十岁为止,都不曾碰上过这样纯洁的爱。

最爱我的,肯把一切献给我的,就只有这个少年了。当时一心想和这个燃烧着爱的少年编织出更加美好的爱之巢。

不过这不代表川端是同志。一对少年在特殊环境下的同性之爱,也许只是一时的基情,并非终生的取向。

爱之巢当然是建不成的。毕业之后,川端去了东京,而小笠原跟随父亲信教,两人三观不合,便断了联系。

川端依旧渴望得到一种具体而充实的爱,苦苦寻觅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我没有幸福的理想,恋爱因而便超过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

追求爱情的路上,他遇到了四个姑娘,凑巧的是,都叫千代。用他的话说,就是“似乎得了一种叫千代的病”。

这四个千代,都曾给他带来希望,但最终还是一一离他而去。

第一个千代,名叫山本千代,是债主的女儿。

两人相识的时候,都还在读小学。逼着川端画押签字之后,山本千代内心过意不去,于是便邀请他到家里作客,当作赔礼道歉。

心思细腻的川端内心泛起涟漪,可后来发现千代只是出于礼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第一段单恋破碎。

第二个千代,便是我们熟知的舞女千代,就是川端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一书的女主角。

上大学预科的时候,川端到伊豆半岛旅行途中认识了舞女千代。这个提着大鼓的艳丽舞女深深吸引了川端,更让他感到温暖的是,这个舞女对他说,你是个好人。

暗生情愫的两个年轻人,最终还是敌不过现实。

阿妈始终不肯让舞女千代跟这个小男孩外出看电影。旅行匆匆,两人只好作别,之后终究没有再能重逢。

从此之后,这位美丽的舞女,从修善寺到下田港,就像一颗彗星的尾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不停地闪流。

这段似恋非恋的感情,被川端写进了《伊豆的舞女》一书中,之后更是6次被改编成电影。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由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这对伉俪主演的那一版,两人的爱情童话更是将影片升华成经典。

第三个千代,是在百无聊赖中邂逅的女侍应千代。可她已经是别人的未婚妻,这段暗恋仍然无疾而终。

一直到第四个千代,川端才真正开始恋爱。考入大学之后,在咖啡厅里,川端遇到了伊藤初代(音同伊藤千代)。

一个是22岁的少年,一个是15岁的少女,情窦初开,两人日久生情,甚至还到了订婚的阶段。

但是,伊藤千代毕竟还是太小,婚姻意味着什么,她根本不清楚。订婚一个月之后,她便离开了川端。

饱尝失恋之痛的川端,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陷入“千代魔咒”。直到1926年遇见后来的妻子松林秀子,他也从未将“千代”这个名字从心头拂去。

爱情,给川端带来了苦难,也给他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四个千代,成了他永恒的灵感缪斯。

无论《伊豆的舞女》还是《雪国》,我都是怀着对爱情的感谢之情来写的。

幸福时,他会写道,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雪国》)

失意时,他会写道,失去了恋人是悲伤的,更让人难过的是迷失了一颗心。(《伊豆的舞女》)

物哀的凄美

跟文字的邂逅,从小就已经开始。

现实中的不幸,川端无力改变,也无法逃避。只有融入书海当中,才能让他暂时逃离。

不论是《枕草子》、《源氏物语》、《浮世草子》这些日本古典文学,还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都在他的涉猎范围。

这类抒情性浓郁、弥漫着淡淡情调的作品,多多少少影响了他日后创作的风格。

祖父还在世的时候,他已经立下了要当个小说家的目标。多读多写,便是他实现目标的方式。

投稿被拒,那就继续投;写得不够好,那就继续写。

我舍不得放弃我的笔,也不会放弃我的笔。

16岁,他的作品已经开始受到杂志社的青睐。同一年,他还凭借自己的小说、小品等习作,在《文章世界》举办的“十二秀才”投票当中名列第11位。

对于立志当小说家的少年来说,这确实是很大的鼓舞。当时他还在读中学四年级。

上了大学之后,除了埋头苦写,他还结识了很多志向相投的同窗和前辈,一起写小说、泡图书馆、谈论文学,还一起办杂志、开沙龙,不亦乐乎。

《南方的火》、《篝火》、《非常》、《她的盛装》等描写与伊藤千代相恋过程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

毕业之后,川端没有找工作,而是一心走上创作之路。

当时靠卖文为生是相当艰苦的,买不起墨水和稿纸,他只能拿手表去典当;一度交不起房租水电,多次被迫搬出公寓,只能伏在空啤酒箱写作。

但他依旧笔耕不辍。

即使靠一支笔沦落于赤贫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灵也已无法和文学分开。

只有沉醉在文学世界里,他才是幸福的。

童年丧亲之痛、青年失恋之苦,这些暴烈的痛楚,在他的笔尖,转化为柔和的、淡淡的哀愁。读后,无论结局是喜还是悲,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惆怅萦绕其中。

很美,也很忧伤。来感受一下——

伊豆的阳光,也暖和不了一颗失恋的心。

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剔透,实在美极了。在浴池下方上涨的小河,承受着暖融融的阳光。

当我失去你,即便面对鸟语花香我也兴味索然。一切显得落寞,虚空。善于感知的心变得迟钝,甚至无法捕捉自己的灵魂。失去了恋人是悲伤的,更让人难过的是迷失了一颗心。

——《伊豆的舞女》

花开得再灿烂,依旧抚慰不了孤独的人。

美在于发现,在于邂逅,是机缘。

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

生并非死的对立面,死潜伏于生之中。

即使和幽灵同处地狱也能心安理得;随便什么时候都能拔腿而去。这就是我,一个天涯孤客心底所拥有的自由。

——《花未眠》

这种“物哀”的文学精神,从日本平安朝时期的《源氏物语》已经诞生,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生命无常、美好稍纵即逝的物哀,已经深深扎根在日本人的骨子里。

从小就接触佛教、禅宗、日本古典文学的川端,更是将这种物哀之美挥洒在自己的笔下。在他看来,这种“物哀”,是一种独特的日本之美,转瞬即逝中不乏坚强。

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传统。悲哀这个词在日语中和美是相通的。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而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物哀之美,让川端获得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了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人。授奖词这么说道:

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高雅的艺术

对美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字里行间,就连他收藏的艺术品,也是极致的美。

夏目漱石爱汉诗、芥川龙之介爱中国民间故事,而川端康成最爱中国的艺术品。

比如说这件北宋汝窑青瓷盘——

汝窑是北宋的五大名窑(即汝、官、哥、钧、定)之一,在古瓷器收藏界极为珍贵,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周杰伦《青花瓷》的这句歌词,写的就是汝窑。

这件真迹,是全日本仅有的一件汝窑瓷器。

川端喜欢这件瓷器,不是因为它的唯一性,而是因为反映了他性格里的“纯洁之美”。汝窑雨过天晴般的天青蓝,呼应了他内心的理想境地。

除此之外,唐三彩的雍容大气、中国山水画的寂寥悲伤、佛教造像深沉慈悲,也深深吸引着川端。

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被他全部用来买艺术品和古玩。

7000万日元的富冈铁斋屏风、1000万日元的古坟时代陪葬俑的头……总共花了差不多1亿日元,是诺贝尔奖金的5倍。

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73岁的高龄,还坚持每周3次伏案写作,还在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

对美的追求,或多或少将川端推向了壮烈的绝路。

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这就是川端的人生观。

1972年4月16日,在好友三岛由纪夫自杀去世一年半之后,川端康成也用自杀的方式,奔向心中最高的艺术境界。

没有片字遗书,也没有半句遗言。用他的话说,那便是——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有人说川端是因为三岛由纪夫切腹自尽不胜哀悼,于是也同样选择了自杀这种壮烈的方式;

也有人说高强度的创作让他长期失眠,他是献身给文学。

没人知道,川端选择自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但是,在川端看来,死亡才是生存的开始。

他永远活在自己的作品里。

川端就像雪地里的孤行的野雁,洁白一生,独行一生。

一生无悔。

文章来源:公众号bookface 作者:波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