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类APP的未来:安全框架保障每日无忧

 昆仑圃 2019-06-14

目前,全球市场上与健康相关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App)已超过30万个,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服务,其中有些APP已经成为备受欢迎的“独角兽”。随着健康类APP的版图不断扩大,它们的前景也愈发光明,不仅利于公众健康,也更利于投资者的腰包。全球精神健康类APP中首屈一指的“独角兽”Calm[1],其市值已达10亿美元,现有用户超过100万。由于精神类疾病遭受的误解和歧视使此类患者难于寻求面对面诊治,因此类似Calm这样的健康类APP对于治疗与管理精神健康障碍或将大有裨益。在一些智能手机愈发普及而医疗服务仍然稀缺的低收入地区,诸如Matibabu(一个无创疟疾检测APP)这样的APP有望帮助超负荷工作的医生减轻负担,从而转变医疗服务现状。然而,虽然普通大众目前能接触到的健康类APP数目众多,但能通过随机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临床疗效的健康类APP却寥寥无几。

Mark Erik Larsen及其同事们在npj Digital Medicine发表的一篇文章[2]报告,在GooglePlay和iTunes上排名前73位的精神健康类APP中,仅有一个APP引用了已发表文献,提示当前的精神健康类APP很少能给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此外,《英国医学杂志》(BMJ)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3]称,健康类APP可能会例行地共享数据,这会威胁到用户的隐私安全[4]。《华盛顿邮报》最近的报道也指出了健康类APP带来的隐私风险,并点名Ovia(一款计划生育的APP)有可能将其汇总的用户个人数据共享给用户的雇主和健康保险公司。《华尔街日报》还报道称,在70种最受欢迎的iOS APP中,Facebook可以访问其中11个APP的敏感数据,包括排卵跟踪APP Flo Health和生物特征跟踪APP Azumio,这会将用户个人隐私置于风险之中。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健康类APP并不具备与其他医疗设备相同的有效评价标准或隐私标准。

本期《柳叶刀-数字医疗》发表了三篇评论文章,呼吁APP开发者、患者、医务工作者与相关监管机构在确保用户安全与隐私的同时,提高健康类APP的有效性。

Philip Henson及同事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基于用户的临床需求对精神健康类APP进行个性化评估,从而帮助用户做出明智的决策。该团队整合了近1000个APP评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评估框架,能够帮助用户识别相关精神健康类APP的可信度、安全与隐私、临床证据、使用便易性和治疗效果。这一框架指南旨在帮助患者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健康类APP,并帮助医务工作者推荐合适的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