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有结节,竟然是这个原因!

 板桥胡同37号 2019-06-14

可能是肺曲霉菌在作怪~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胸部CT可见多发肺部结节,结节病变进展缓慢,你能想到哪些原因?让我们通过一则病例,一起来揭开这个疾病的神秘面纱!

1

病例简述

患者为59岁男性,因“乏力、呼吸困难1个月”入院。2年前,胸部CT示肺气肿(图1 a-d)。8个月前患者被诊断为“RA”,并接受泼尼松(10mg/d)治疗。

患者2个月前因关节症状加重后开始使用甲氨蝶呤(4mg/w)治疗。入院前10天,泼尼松剂量已逐渐减少至7.5mg/d。患者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天。患者有“肺气肿”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无特殊。

 查体

体温36.8℃,心率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6/52mmHg,血氧饱和度98%(呼吸室内空气下)。胸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4.66×1012/l,血红蛋白:5.3 g/dl。C反应蛋白0.11 mg/dl。肝肾功能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 β-D-葡聚糖测定:<6.0 pg/ml,igg:1503="" mg/dl,iga:226="">

  • 曲霉菌沉淀抗体和特异性IgE抗体阳性,半乳甘露聚糖曲霉菌抗原检测(GM试验)、干扰素-γ释放试验、血清隐球菌抗原试验等为阴性。

 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图1e-h)。

图1.患者2年前和入院时胸部CT表现对比

因曲霉菌沉淀抗体阳性,怀疑慢性曲霉菌病,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右支气管灌洗液行真菌、细菌和抗酸杆菌培养均为阴性,未发现肿瘤依据。

 治疗及随访情况

患者严重贫血,输注2个单位红细胞,行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在接受铁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治疗之后贫血逐渐好转。

患者此次入院1个月后停用甲氨蝶呤,3个月后泼尼松剂量减至2.5mg/d。

5个月后复查CT示结节性病变并没有改善,经胸腔镜切除一左上叶结节行病理活检(图1f),术中可见结节大小约5mm,伴有中央坏死,与支气管和肺动脉相邻附近(图2)。

Grocott染色示坏死结节内有类似曲霉属的菌丝,未侵犯组织。Ziehl-Neelsen染色未发现抗酸杆菌。

病理中未发现类风湿结节的病理依据(组织细胞呈栅栏状)。对标本进行培养,真菌、细菌和耐酸杆菌均呈阴性,未找到RA相关肺部病变(如间质性肺病或滤泡性细支气管炎)的证据。

PCR法检测到肺组织中存在烟曲霉。

图2. 手术切除结节的病理活检表现

 患者被诊断为慢性结节性肺曲霉病

因患者无哮喘病史,CT未见中央支气管扩张或黏液堵塞,排除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可能。

6个月后,患者CT示所有结节大小较前无明显改变。因此,患者开始接受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13个月后CT示部分结节变小,右下叶病变的腔壁变薄(图3),对此,笔者提出在结节病变控制之后,建议继续维持抗真菌治疗1年。

图3. 13个月后复查胸部CT

回顾本病例的病程进展(图4),59岁RA患者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肺部多发结节,进展缓慢,最终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多发性结节性肺曲霉病。

在临床上,对于缓慢进展的肺多发结节患者,我们应考虑慢性肺曲霉病的可能。患者服用伏立康唑治疗6个月后,肺部结节病变较前改善。

图4.本病例的病程进展情况

2

肺曲霉病是何方神圣?

肺曲霉病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指由曲霉属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根据宿主的免疫状态和肺部感染的程度,目前发现主要有三种表现:侵袭性、非侵袭性和过敏性。

肺曲霉病的侵袭性表现为组织学上的菌丝侵入,侵入性肺曲霉病的影像学表现通常为单个结节或多个结节。

慢性肺曲霉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已有肺部疾病或轻度免疫抑制的患者,治疗时间较长。与慢性肺曲霉病联系最密切的疾病为:(1)结核(TB )和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和肺气肿,后者较前者更为常见。

轻微免疫抑制性的疾病,长期吸烟及饮酒、糖尿病、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可以促使慢性肺曲霉病的发展。RA也被认为是慢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由于侵袭性肺曲霉病多表现为多发结节性病变,笔者起初怀疑该患者有侵袭性肺曲霉病。然而,血清学检查未发现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典型表现(此患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呈阴性),而且患者临床症状并不严重,最终考虑这是一例慢性结节性肺曲霉病。

由此决定停用免疫抑制剂,减少泼尼松剂量,并密切随访,随访中发现患者的结节病变进展缓慢。

临床上很多患者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期间若出现可疑为慢性肺曲霉菌的多发结节,应建议减少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评估是否出现任何持续的病情活动。如果患者结节没有改善,应考虑进一步检查,包括支气管镜或病理活检等。

 本病例肺部多发结节如何与类风湿结节鉴别呢

  • 第一,类风湿结节通常位于小叶间隔或胸膜,但在本例中发现的结节主要位于小叶中心区。

  • 第二,本病例没有典型的类风湿结节病理表现(如结节周围有栅栏状组织细胞)。

  • 第三,患者2年前CT影像学表现上并未发现预先存在的结节性病变。

临床工作中,慢性肺曲霉菌病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关于曲霉菌结节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长期预后的病例报道及相关研究较少,应特别注意观察在RA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肺部多发结节且进展缓慢时,考虑慢性肺曲霉菌病的可能

参考资料:

[1].Ito Y,Tanigawa M,Takemura T,et al.Chronic Nodular PulmonaryAspergillosis in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Intern Med.2019 Apr1,58(7):979-984.

[2].Denning D W, Cadranel J, Beigelmanaubry C, et al. Chronic pulmonaryaspergillosis: rationale an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management[J]. Clinical Focus, 2016, 47(1):45-68.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本文作者:金  迪  王玉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