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粥样”的血管硬化更可怕?

 好大水 2019-06-14


努力成为自己最喜欢的那种人,就算不能成功,至少也会喜欢这样努力的自己。

出门诊的时候,一个患者问我说:主任,我经常听别人讲“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回事吗?什么叫“粥样”?哪一种危害大呢?这与常说的“斑块”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得不说这位患者观察真仔细,我想很多人可能心里也在疑问它们之间的区别。今天,我就给大家分别解释一下。

动脉硬化

人的衰老在外表上常通过容颜表现出来,比如皮肤长皱纹、变粗糙,内在衰老比较明显的是血管老化——动脉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血管结构也会发生老化,具体体现在血管逐渐失去弹性,血管壁增厚,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好比橡胶管,年月久了弹性不如以前好,越来越硬。不过要强调的是,这种血管老化、硬化并不是疾病,而是自然的退行性改变。就像人的衰老一样,只是老了,而不是病了。

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与一般的硬化最大区别就在于“粥样”,也就是说血管在正常老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粥样”的特点。依照上文所述,动脉硬化是一种血管老化,是人体衰老表现之一。但是,这种老化使得血管本身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大大降低,很容易出现别的异常的情况。

具体来说,动脉发生硬化之后,血管内皮变得比较“脆弱易损”,在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出现了伤口,血液中的脂肪就此沉积在伤口处,同时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

接下来就像恶性循环一样,伤口处脂肪沉积越来越厚,同时还伴有纤维增生及钙质沉着等其他病变。这时候的血管内膜不再是光滑平整的,而是黄色或者灰白色突出管腔,内膜下的物质呈现呈“粥样”,故称粥样斑块。

粥样斑块严重者使得血管腔变得狭窄(甚至完全堵塞血管腔),脆性进一步增加后可能发生破裂,破裂处容易形成血栓。综上,这种血管病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大家可以把斑块看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终极体现形式”。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能及时改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还是能够较好地控制。否则任其发展,最后就会形成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比普通的粥样硬化斑块更容易引起狭窄,处理不当也更容易发生破裂。一旦斑块破裂,其中的“粥样物质”就会暴露到血液之中,引起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进而导致严重的梗死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绝大部分都是由易损斑块破裂导致。

动脉硬化和轻微的动脉粥样硬化基本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只有粥样硬化越来越严重导致血管狭窄程度增大时,才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以冠状动脉为例,一般情况下,当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时,患者就可能出现乏力、心悸、胸闷、胸痛等缺血表现。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血管从10岁起就开始硬化进程了,随年龄的增长硬化程度不断加重,在老年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尽管动脉硬化是个必然的过程,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处理好的话,还是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

这也就提醒我们,要在早期就给予关注,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延缓硬化程度。按时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

半年多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三天时间的集中发布,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CTSC)在掌声和回味中落下帷幕。CTSC像一朵孕育良久的鲜花,一朝盛放,吐露无限的力量和激情!

恰逢CTSC10周年庆典,准备工作自然很繁复,大概半年之前组委会就开始各种讨论和联络,只为给听众奉上一场经典、到位的学术饕餮。会议真正开始之后,我们也为眼前的盛况震撼到了:国内心血管领域的6大院士,2000多名学员和来自全国多地的近300名学术带头人,数十家媒体和企业界朋友济济一堂,网络直播点击量一路攀升至10000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还做了独家专访,向全社会发布消息,期望引起大家对心血管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广泛关注。

CTSC坚持“绿色用药、规范治疗、不忘初心、健康中国”的基本方针,互通有无,温故知新,旨在拓宽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领域,为更多的百姓谋福祉。我也坚信,未来CTSC也一定会越办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