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苗培育阶段管理要点(1)---放苗准备及操作

 我篮有虾 2019-06-15

工厂化养殖有点在于能够对温度、盐度、水质进行可控化操作,且不易受天气影响更有利于达到养殖目的。而放苗则是达成养殖的第一步,放苗成功与否将决定之后的养殖能否进行。

1 放苗前准备

1.1首先对增氧、供水、排污管道等设备进行调试、检修;其次对养殖池和蓄水池墙壁和池底等杂质和附着物进行清理如石灰虫遗管和藻类,之后用漂白粉做进一步的消毒清洗,最后用高锰酸钾(>20ppm)溶液浸泡后彻底清洗干净,并将增氧设施布置好。在处理好育苗池同时也要准备同等数量的水处理池,经消毒、去重金属、升温、调盐、曝气等处理后用于培育池换水调盐度及其他应急用水。

1.2 养殖水处理

放苗前1周左右将经初次消毒、沉淀后的外海水过滤后抽取到蓄水池中,在放苗前3-4天加到养殖池,新进水操作步骤如表1所示。

初次加水70cm曝气、充氧去除水中余氯,因海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放苗前需用EDTA-2Na进行络合防止虾苗蜕壳不遂,其次用过硫酸氢钾、聚维酮碘碘对水体进行消毒。每日监测水体指标变化如盐度、氨氮、亚硝酸盐、pH、溶氧、温度等。下表是较理想的水质指标。

1.3 肥水做水色:各地区水质不同是否需要肥水应因地制宜,如山东青岛即墨地区近海海水较为富营养化无需肥水藻类也能生长,在放苗前可用3-5ppm虾片打底做水色防止阳光直射池底引发青苔生长对虾产生应激。具体操作:3-5ppm虾片经200目网袋搓洗,使全部滤过网袋,残渣也倒入,水体均匀泼洒同时补充EM菌2ppm。

2 放苗操作

2.1 放苗前一两天再次检测水质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是盐度),调节水质尽量接近育苗场水质。首先是盐度,苗场盐度为18格,虾苗适应盐度范围为18±2格,若超出此范围则会产生渗透压失衡虾苗会在几天内死亡;其次是温度,虾苗最适生长温度28~32℃,低于25℃摄食减少活力下降,高于35℃虾苗摄食猛、长速快,但容易导致转肝期病患。放苗时间最好选在早上或晚上且保证水温在25℃以上,此时间段温度和气压相对较低与虾苗运输环境更接近。

2.2 虾苗出场时通常为P4期,经过近20小时的运输势必会产生应激,入池前1小时调节充气减小对虾苗的伤害,全池泼洒VC或多糖类抗应激药物并及时补充适口饵料,减轻虾苗应激反应让其恢复体力。

2.3 根据养殖池水体量规划放苗密度,虾苗培育密度一般为5000尾—7万尾/方水不等,培育时间及管理要根据个人习惯及经验把握。

2.4将虾苗袋其转运至池水中缓温20-30分钟。待运苗袋内水温与池水相差两度以内,解开第一层塑料袋,继续缓温5分钟。待温度一致后,解开第二层封口并用左手把住(保证无水漏出),没入水中同时右手提起底部,使虾苗集中在靠近左手端,右手轻提左手放开,使虾苗带水自然流入池水中。注意:虾苗转运过程中保持平稳;缓温时间要足、放苗操作要轻。

3 放苗后管理

3.1 放苗后20min观察虾苗活动状况,若虾苗沉底或逆水游动则活力良好;若在水体上层或环游随水游动则活力较差,需再次泼洒抗应激药物。

3.2 放苗后1-2小时可投喂饵料,卤虫无节幼体或虾片,初次投喂量分别为5g/万尾和1g/万尾。卤虫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放苗后1周时间内需要换水、调盐度,应激较大,需补充卤幼强化体质。虾苗摄食卤虫后能够快速补充能量、强化体质,卤虫投喂一般为晚上8-11点,为下半夜虾苗退壳积累能量,投喂卤虫后虾片可暂时不喂。

3.3 水质管理

水温尽量维持在26-30℃。前3天是虾苗适应阶段,第4天开始换水,将盐度调节至与养殖水体自然环境下一致,开始时尽量减少虾苗应激,换水量控制在15%左右之后逐步增加至35%(换水目的:1避免虾苗密度过大,饵料投喂量较多,残余饵料引起水质恶化;2将盐度升至正常养殖盐度)。定期施用爽精灵、EM菌、芽孢杆菌等调节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防止水体发臭,同时施用肝肠灵做好保肝和维护肠道健康。其次每日6点和18点分别检测水体中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进入新水环境的虾苗较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水体而应激反应过大,看上去整个标苗池中没多少虾苗损耗,其实虾苗体质已经被削弱很多,造成标苗成活率降低,虾苗质量下降。要积极营造与虾苗场一致的水环境,及时投喂充足、适口的饵料,消除致病因素,只有这些关键环节都衔接好了,才能确保放苗及虾苗培育的顺利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