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先要看得透这些方子,才能用得活。否则照本宣科,照搬照套,就是死方了。学生们又问道:“老师的通肠六药、通肠八药有哪些呢?”我们就把这八味药依次写出来。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矢藤、红藤、扣子七、金荞麦。这是任之堂的通肠八药。 火麻仁,不仅止于润肠道,它六腑皆润,凡仁皆润。《药性赋》上说“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仁类的药物大多有润通的作用,种子的果仁大都还带有补的作用。国外的最新医学研究,火麻仁还有修复心肌细胞的作用。所以火麻仁除了润通肠道外,还能润养心脉。我们一想,《伤寒论》上不是有个炙甘草汤吗?就是用火麻仁治疗心脏方面的问题,张仲景两千多年前就这么用了。而火麻仁这味药对整条消化道都有润通的作用。 猪甲,这味药就是猪的蹄甲。《本草》上说,“猪甲主五痔,伏热在肠,肠痈内蚀。”看完这段论述,我们就知道猪甲有多么厉害,它一到人体内,就直接往肛门拱。我们要把握好一味药,首先要了解这味药的升降、走势还有取象。猪甲这味药它是蹄甲往猪圈下面拱的,以降为主导,直接走向肛门,它生在猪圈里面,败浊臭秽之地,却依然不会受到腐烂。它能引浊气下行,还能解毒,因为爪甲大都有解毒的功效。猪甲解毒可不是解一般的热毒,它能解埋伏在肠道深处的毒,甚至肠痈腐热。老师凭脉势用猪甲,比如脉势上越的痔疮,猪甲和炒薏苡仁连用效果特别好。而脉势下陷的病人又得了痔疮,这时就要考虑黄芪加地龙。 艾叶,这味药也相当厉害,《神农本草经》说“艾叶治百病”,这是对艾叶最高的赞誉。艾叶苦温,苦能降浊,温能把肠寒散开,而且艾叶专走下焦,能够在下焦建立一个场,腹部有寒的病人一般都离不开艾叶。我们上次跟老师一起尝艾叶,吃完后整个肠腑都是暖热的。 艾附暖宫丸的中药配方,暖子宫就离不开艾叶,人体下腹部是丹田纳气之处,艾叶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温养丹田。道医们很喜欢这味药。最上等的艾叫蕲艾,古人称蕲艾为:“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寿康,其功亦大矣!” 苦参这味药,《本草经百种录》说它能“去心腑小肠之火”,一般心经有火热,不能下移于小肠,会导致失眠,这种失眠单用苦参20克可收良效。一般苦参都是小剂量用,因为苦参为中药四大苦药之一,其他三味为龙胆草、黄连、黄柏。 我们看苦参的走势,整体以降为主,降浊之力比较强,它和艾叶两味药,一温一寒,一辛开一苦降,肠道的浊气都可以化散。甚至单用艾叶、苦参两味药各30克外洗,治疗一些皮肤湿疹瘙痒有良效。现代研究,苦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有佳效。而在这里艾叶跟苦参配,清除肠道湿热,同时也能温阳心脉,以治心,这也是心与小肠并治的道理。 接下来是鸡矢藤与红藤两味药。讲到藤类药我们就要想到《草药歌诀》上说的:“软藤横行筋骨中。”以凡藤类药,都有一定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所以我们看鸡矢藤,不单要看到它重用治疗食积的功效,还要看到它也能祛风湿。 一味鸡矢藤治疗小儿食积可是个民间秘方。前几天有个小孩子食积不爱吃饭,晚上睡觉又经常哭闹烦躁,老师就直接给他开20克鸡矢藤加上3克的竹叶。吃上两次就好了。别小看这两味药,竹叶能清心经之火,引热从小肠出,鸡矢藤能把小肠积滞给化了。两味药合在一起,就代表着两个理法,治疗小儿食积烦热,非常轻巧灵活的思路。 红藤也是这样,教科书上提到有两味药是治肠痈之妙药。肠痈就是阑尾炎。为何我们通肠六药里不选择败酱草而选择大血藤呢?因为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功效突出,但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却远没有红藤那么强大。红藤既可以作为外科、妇科各种炎性病变的要药,甚至还可以作为骨科跌打损伤的要药,可见它活血化瘀、修复经络的功能特强。 人体肠道里面的浊毒,除了把它清解外,还要让它能流动排泄出去。许多肠毒郁久,血脉不通,都会有瘀滞,这时就要考虑到活血加解毒的思路。红藤就把这两种思路合并于一身,所以红藤治疗肠道肿瘤也是很不错的。 如果碰到顽积肠道息肉难化的病人,这时我们就要请出扣子七来。疳积轻症我们选择鸡矢藤,疳积重症,单味扣子七就搞定了。我们想一下扣子七连癌瘤肿块都可以化,更何况一般的疳积肠道息肉。所以说单味扣子七消积是个非常好的经验。 最后一味是金荞麦,金荞麦能治肺痈、肠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脉亢盛,肠道瘀积不通,这时就会用到金荞麦。现在已经有用金荞麦制成的中成药,用以治疗肺癌。 通肠八药里面有两味以藤类命名的药,谈到这藤类药,我们就要想到它通经络的功效。这里顺便提到老师的一个外洗方子,治疗肌肤麻痹不通瘙痒的,就是藤类药配合祛风药,藤类药把经络打通,祛风药把表邪散去。经络打通,表邪外散,局部痛痒自除。一般选择藤类药,如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而祛风药也有相当多的选择,如荆芥、防风、蝉蜕、薄荷。这两组药各选三五味熬水外洗,治疗肌肤麻痹瘙痒,效果都不错。如果再配上艾叶和苦参,就更完美了,因为艾叶、苦参,一温一寒,一辛开,一苦降,能够改善局部的湿热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