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越王墓中出土一面“组合镜”,揭露了古代制镜行业的秘密

 历史解密坊 2019-06-15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后,引发了国人的震惊,除了墓中大量的珍宝外,考古专家还发现了一面“组合镜”,而正是这面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镜子,却揭开了西汉时期冶金技术的大秘密。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3年6月9日,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正在为筹建宿舍楼进行紧张的施工。几名工人像往常一样,在山上挥镐挖土,突然之间有一个工人发现自己的镐头,居然碰到了一件“硬物”,扒开一看,砂石和土层已经不见了,出现的竟是一块硕大无比的石板,厚重的石板下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他为了不耽误手中的活儿,赶忙叫来几个工友,撬棍和十字镐一起上,大家合力终于将一块石板搬开,石板下面“忽”地冲出了一股潮气,一个黑乎乎的大洞出现在众人面前。负责基建的队长赶忙前来查看,他怀疑黑洞的下面可能存在着古墓。

考古专家们闻讯后,很快赶了过来,经过保护性的发掘,一座沉寂了2000多年的大墓,出现在世人的眼前。通过对墓中玉印章文的解读,专家们确定了这是西汉时期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墓中珍宝无数,共出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玉器、琉璃器、漆木器、竹器等文物1000余件。
除了这些珍贵文物外,专家们还在墓中找到了一面铜镜,此时的铜镜已经一分为二,一部分为镜面,另一部分为镜背。镜背部分较大且一面平整,另一面有凹入的圆,镜面部分甚为光滑,可以镶嵌到镜背的凹槽中,并且镜面与镜背两部分都有粘合剂附着的痕迹,由于能够自由的拆卸组合,因而专家们将其称为“组合镜”。

镜子是我们现代人必备的生活用品,无论男女,在整理自己仪表的时候都会用到镜子。古人同样也有整理仪表的需要,可古代的生产力较低,没有先进的制玻璃工艺,因而只能用青铜来制作镜子。在古代镜子不但可以用来照人,还有辟邪的作用,对于铜镜既实用又神秘的属性,古人一直充满着敬畏之心。
在这种心理之下,古人在制作镜子的时候,一丝不苟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让人不解的是,在其他古墓中所出土的镜子都是一个整体,为何偏偏南越王墓中的这面镜子却是可分、可聚的“组合镜”呢?古代工匠这样设计,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呢?

专家通过反复的研究,最终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由于古代的熔炼的技术不完备,因而古代的青铜并非纯铜,而是一种铜与锡的合金。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已经发现了铜中锡含量高低,会影响到青铜的硬度的差异。
青铜中含锡量越高,金属的质地就变得脆硬;反之,当锡含量较低时,会让青铜变得软韧。制造镜子时,青铜要求能磨光照人不能够太软,含锡量要求更高。在制作镜背时,出于雕花铭文的需要,青铜的质地不能太硬,故此必须含锡量较低。既然两种青铜的需求不同,物理性质不同,锻造时的工艺自然也不相同,想要两种属性兼备,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分而 制之,然后再组合一起,这也是出现“组合镜”的原因。

西汉南越王墓“组合镜”的出土,揭示了西汉时期的冶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理论还是手法上都属于青铜文明最灿烂的巅峰时期。在小编看来,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即使是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依然对古人的工艺技术有着由衷的敬畏与感叹。

这些流传下来的文物珍宝,正一点一滴的谱写着华夏文明的篇章,而我们后世子孙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