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在现代日常生活

 饮膳道人 2019-06-15

道教在中国流传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明朝中期达到鼎盛。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清朝政府的打压,道教逐渐走向衰落。尽管如此,鲁迅先生仍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可见道教对国人的影响。虽然现在只在深山或宫观中才能见到道士的身影,但道教的对我们产生的作用无处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道教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非常流行养生。养生的源头,实际来自于道教。道士修炼追求的便是长生久视,养生是重要的内容。古代很多高明的道士,其寿数远远长于其他人。一方面是道士们少私寡欲,另一方面便是掌握了养生的诀窍。道教“养生十要”,据说是隐仙张三丰真人传下来的。这十要是“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这“十要”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其有效性,也被现代养生学所接纳推广。

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也跟道教息息相关,古代有“十道九医”的说法。道士们以医传教,借医传道。古代医学一直采取“援道入医”的态度,大量吸收道教医学成果。在农村,还有利用符水治病的残留。现代医学也在努力挖掘道教医学的瑰宝。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便是受到了道教医学家葛洪所著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提炼出了青蒿素。

道教讲究“性命双修”,“性功”主要处理精神修炼问题。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满足便觉得无聊,不满足便觉得痛苦。现代社会虚浮躁动,人们时常感叹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实际还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却没想过欲望满足之后呢?可能是无聊。道教倡导“清静”,静能够克服躁动,清静为天下正。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很多,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人也很多。但也能看到很多人以道教的修炼方法修心,上善若水、包容豁达,这些人在炽热的红尘中活得很潇洒。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是“明儒暗道”,以道法处世,往往得到善终。汉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刘邦一统天下之后,便退隐学道,才勉强得了个善果。其余如韩信、彭越之流,下场都很凄惨。古今道理是一样的,一代文学大家沈从文,在建国之后再也不写文章,转而研究古代服饰,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他文学家就不一定懂得这些道理了。很多当代人不懂这个道教哲理,撞得头破血流,才发现自己经历沧桑感悟出来的道理,竟然与道祖几千年前的玄言相合。

现在很多流行文化元素也与道教有关。像八仙的故事,一再被拍成影视作品。据考证《封神演义》实是明朝高道陆西星的作品,里面的桥段早已被老百姓所熟知。从前港台有很多僵尸片;现在也有很多的捉妖电影。例如捉妖用符纸、桃木剑等法器,都不需要特别解释,因为我们“都懂的”。道教影响到了我们,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每个人都会见到的,还有道教的科仪,即俗话所说的“做道场”。经常见到的是超度亡魂的黄箓法会。按照道教的说法,亡魂死后十分孤独,而且怀念生前吃过的人间食物。所以每隔七天要返回人间一次,以享受亲人们祭祀的食物。道教有一个“上供”的仪式,就是专门召请亡魂来享受人间的供奉。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七个七天,叫“七七”。过了“七七”,亡魂回家的间隔就越来越长了。现代社会,亲人过世之后,请道教道士做七的习俗还是非常普遍的。既总结了过世亲人的一生,又期盼亲人下一世有个好去处。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试图弄明白三个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去?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我们崇拜也好,轻视也罢,丝毫不影响道教在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存在。道教实际上已经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潜伏在思想深处的潜意识里。道教也一直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搞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要往何处去。了解了中国道教,也更能知道怎么能去到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