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良知:修行路上一念觉醒,你的世界从此变得完美无缺

 衆妙之門 2019-06-15

人生破茧需要修炼手册,没有方向的生活需要更多真相,加入圈子遇见同道中人:

“致良知”这三个字是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在他的暮年时期提出来的,虽简短三字却涵盖了他所有的思想学说,他的传道语录《传习录》里面几乎每一句话都是“致良知”的具体呈现,每一句话都能用这三个字贯通融化进去。

同时“致良知”三个字也囊括了宇宙天地万事万物最本质的运作模式,实际上就是天道和人道之间最奥妙的关系法则,跳出这个法则,你永远也触碰不到任何真相。而融进这个规则里面,你的认知思维将直接由灵感主导,也就是“心灵感应”, 从而绕开了大脑层的逻辑推理,智慧必定会自然启动。

但凡修行者,想要暗合于天道,必先从“人道”层面入手,否则是根本找不到门道的。正如孟子所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没有“人道”层的修行递进转化,拿什么去跟天道相感应?简直痴心妄想。

“致良知”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没有任何意思,一旦把你自己的主观意思套用到它身上,那就不再是真正的那个意思了,所以王阳明似乎已经解释了什么是“致良知”,但其实他什么都没有说。

你想知道他说了什么,那就只能靠“自我觉醒”了,觉醒是一切修行法门里最唯一不变的东西,是你通往真相的唯一一条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我们的现实世界有了缺陷,不是世界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自己还没有找到打开这个世界的正确方式。这就像是同样的一把钥匙,昨天还能打开门锁,今天怎么就打不开了呢?因为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也没有用。

将当前这个充满缺陷的世界修复到最初的样子,让它“归根复命”,不再轻而易举地伤害到你自己,这就是智者思维。

天地间的一切万物本来就已经非常完美非常圆满地存在了,是我们自己打搅了事物本身的宁静状态,你越是跟它纠缠就越容易生出烦恼,所以我们凡人的烦恼都是自己找来的,并没有外在力量强加于你我。

庸人自扰扰他,高人自觉觉他。

打开自己的智慧,尽情释放正能量,所有幸运的事情都跑到你身边来了,挡都挡不住,心灵到了这层境界,你终究会发现,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命中注定”的,一切都是智慧力量的赐予,是你自己修来的,与他人无关,属于你的东西别人根本拿不走。

然而,即使我们身上蕴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若是自己不主动去觉醒,这些能量永远都不会被激发出来,如同被埋没在深海底下的宝藏,不去挖掘出来等于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哪怕你寿比南山又如何,也不过是一具昏睡了百年的行尸走肉。

就像有人说王阳明既然已经参破了人生的终极意义,既然获得了“致良知”这把开启宇宙力量的万能钥匙,那他为什么只活了短短五十六载呢?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只要是一个接触过王阳明思想的人都觉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圣人的境界只论纯度不论份量。

圣人好比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一克纯金,而一个活了上百年的凡夫是一斤混杂着各种杂质的黄金,你说哪个更有价值?前者越活越明白,后者越活越糊涂。

修行,无非是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交待,少一分糊涂自欺,多一层明白心境,与其被现实磨平了棱角,不如主动出击,去磨平外部世界与自己之间的缝隙,当物我两忘的时候,你所遇到的人、所经历的事、以及所看到的风景,在当下的时空里互相消融,各自安好。

这就是儒家圣门的“格物致知”,这便是“致良知”的通俗化演绎,大道至简,只需要绕开大脑繁杂的逻辑思维,你想要的真相自会显现出来。

活在逻辑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在自欺欺人,因为“良知”是不思而得,不虑而知的,如果现实生活产生了不完美的境况,放下思考,直抉良知本源,所有的缺陷定会趋于完美。

比如,当人生遭遇了现实层面的重创,心无所依,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天暗地的,这个时候该如何破局?唯有觉醒,唯有致良知才能重新激活造化的先天能量。

觉醒,与你的文化知识无关,与你的聪明才智无关,与你的身份地位无关,与你的命运无关,与与你有关的一切都无关,只关乎你当下的这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