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生产质量问题防控“三板斧”

 宋洋sy 2019-06-15
IATF16949服务平台

汽 车 行 业 专 业 知 识 库


在工厂里,质量问题历来都是最为麻烦和敏感的问题,无数质量人穷其一生都在和质量问题作斗争,不断推成出新的质量理念和工具以及形形色色的最佳实践,但是形形色色的质量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攻防之间可谓是斗智斗勇。我们应该注意到,质量问题从来都不是质量部门的问题,但是质量部门应该要为所有的质量问题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悖论,也是多数工厂质量人面对的现实,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反复、无解甚至低级的质量问题,不妨学学程咬金,先耍个三板斧。

第一斧、生产工序包干

历史大爷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吃大锅饭挣工分是不行的,所谓集体负责就是没人负责。一个制造工厂里,产品的生产工序和产生客诉的环节很很多,涉及到采购、仓库、制造、工装、模具、设备、设计、试验、检验等各个条线,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面面俱到的掌控所有环节,在车间生产线到处部署检验员是一种无效的做法,专职的质量检验的本质就是浪费。基于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责任,这个责任不是泛泛的岗位责任、也不是官样文章的行政责任,而是具体到点、刀刀见血的“单工序质控责任”。我们可以推行“工序包干”机制(亦称:工段长机制),即按照大工序把整个生产链条划成若干小段,由质量、生产、工艺、模具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包干一到两段,由各小组负责这一段的质量管理,同时匹配设立绩效考核和包干奖金。各人自扫门前雪,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种好,使得推诿和卸责失去借口,把资源聚焦到针对性的点上,而后,质量部门再系统把这些点的经验穿起来,形成整体的质量控制体系,由此以点、连线、成面。

第二斧、快速质量反应

     可以预见,即使第一板斧耍的再好,还是会有质量问题产生,这属于正常现象,否则,质量人员就要失业了。

     当出现质量问题时,我们务必做到冷静应对、快速响应。QRQC(Quick Response Quality Control)是一个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有效的质量问题处理方法,我们在使用QRQC这个方法时,需要记住“123原则”(1个方法、2个目的、3个步骤)。

1个方法”就是勤快和坚持,除此别无他法,这几乎是所有公司在开展QRQC工作时失败的共性原因。人都是有惰性的,日常工作那么多,还要每天坚持搞一个QRQC会议,这就导致今天张三请假、明天李四代替,久而久之,队伍就乱了,QRQC活动流于形式继而失去意义、缺少成果,然后就自然而然的散了,这个教训需要铭记。

2个目的”是我总结的QRQC的初衷和出发点,一是事不过夜”,这讲的是问题处理的时效性。所有的问题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要及时处理。等一等、放一放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二是事无再三”,这讲的是问题处理的有效性。当质量问题发生了,就要追究到底,根本原因要找到,纠正措施要到位,整改有效性要追踪,绝对不允许相同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3个步骤”就是老生常谈的三现主义”,即:下到现场、确认现物、探究现实。只有亲到一线,看到了不合格的产品,了解了发生不合格的环节和现场具体情况,才有可能对接下来问题的分析和处置提供思路。这和刑侦破案是一个道理,没有现场勘察,只听汇报和看数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质量管理本身就是个奇特的哑铃管理模型,一头是质量体系顶层策划、一头是质量防控措施现场执行,这个课题暂不在此讨论。

第三斧、典型问题攻坚

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的精力和可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大而全地解决所有质量问题。过多的从行政角度强调不能有任何问题是不现实的。很多公司尽管在问题排序中,考虑了优先级,比如划分了ABC之类的权重分级,但是受生产特性、行业要求以及产品工艺成熟度等各种影响,有时候A类的问题依然很多。针对类似情况,我的建议是常态化、系统性开展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动名为'品管圈',又称为质量控制圈、品管圈、质量小组、QC小组等。QCC概念源自于美国,在日本发扬光大。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中,QCC概念被引入了多达100多个国家。其特点是由基层员工组成的小组,通过适当的训练及引导,使小组能通过定期的会议,去发掘、分析及解决日常工作有关的问题。品质圈是一种工作小组,其中,在第一线工作场所工作的人们,持续提高并维护产品、服务、工作的质量。该小组推动这种行为的方式是自主管理,利用质量控制概念和技术或其他技术,展示创造力,形成自我发展和相互发展。该活动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实现QCC成员的自我实现,使工作场所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加客户满意程度,做出社会贡献。

基于QCC的概念,我们可以在把所有的问题链进行分割,根据资源和技能属性分类,成立不同的QCC小组,实现全民皆兵、人人改善的氛围。挑选典型的、重大的、反复的、客户关切的问题,重点攻坚,组成专案改善小组进行分析改进,把每次抹平”一片问题改为每次消灭”一个问题,把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利用有限的资源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并形成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经验,作为后续新产品开发和兄弟工厂量产质量控制的借鉴经验。

      最后,我想对所有质量人说:质量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