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石家庄灵寿县三世中枢牌坊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9-06-15
补发一篇去年的文,当时适逢网站整改故未能同步。本篇图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今日上午重度雾霾,心情仿佛也如天气般灰蒙蒙的,终归是有些静久思动,趁着无事,出去走了一波,这次的目的地是灵寿石牌坊。灵寿县距石家庄市区约50公里,进入县城后从松阳大街拐进城北路,不远即到。从地图上看,石牌坊位于城区的西南,但路名和村名都带一个“北”字,这是指老城中的对应方位,大概也可看出当年灵寿县城应该是很狭小的。
图1:灵寿石牌坊方位图

牌坊(或曰牌楼)是极具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建筑形式,有些作为宫观寺庙的山门,有些则是为表彰功名、美德等所立。对于后面这种,在南方诸如徽州等地数量众多,而在我们河北大地上,由于多种原因,存世的似已屈指可数,灵寿石牌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故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寿石牌坊又称“傅氏牌楼”,建成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上书“三世中枢”四个大字,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为表彰大臣傅永淳而敕建的,这几个字有什么含义?又是怎样一段往事呢?
图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傅氏先祖在洪武年间曾任锦衣卫指挥史,由于名讳已失,后人称之为“锦衣公”。锦衣公原籍何处不得而知,他在永乐年随明成祖朱棣北上,落户灵寿繁衍,人丁兴旺,族中累有出仕者,遂成当地望族。傅永淳已是灵寿傅氏第九代,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第四名,授湖北房县知县,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后累迁至吏部尚书,是为正二品大员。

傅永淳受到皇帝表彰并敕建牌坊是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事,当时清兵犯境,傅永淳临危受命担任兵部左侍郎,政绩卓著,崇祯帝加封他为通议大夫(文职散官名,担任正三品达到一定年限后升任),赐封“三世如其官”并敕建牌坊,这是很高的荣誉了。所以其祖傅承问、傅承训(傅永淳之父过继给前者为嗣,后者为傅永淳亲祖父,按封典制度本不该列入,是经傅永淳上疏后皇帝特别恩准)、其父傅铤都“沾光”成了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他们的夫人则被封为“淑人”。其实呢,傅承问、傅铤虽都曾为官且官声甚好,但品级却不高,傅承问是开封府许州同知(正六品),傅铤是陕西岐山县知县(正七品),当然也并不曾真正进入中枢啦。
图3:牌坊侧拍

崇祯十三年(1640年)冬,傅氏牌坊在灵寿兴建,翌年夏竣工,此时傅永淳已晋升为吏部尚书,故他的职务是按此所写。遗憾的是他任尚书只四个月便被迫辞官回家了,《明史》叶廷秀传有载:“帝以傅永淳为吏部尚书。廷秀言永淳庸才,不当任统均。甫四月,永淳果败。”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亡,傅永淳闻之痛哭流涕,率家人逃难于东海岛上,过了六个月后,局势稳定了,才回到了家乡。傅永淳一直活到了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81岁高龄善终。
图4:灵寿“三世中枢”牌坊

我走近牌坊细细观摩,其保存状况良好,雕工和纹饰异常精美,我写写历史也还罢了,但对建筑真是一窍不通,实不能言出其精妙所在(此处省略一千字),好在网上关于这些的描述很多,随手可查。牌坊采用透雕的工艺,民间还曾流传说,石雕的算盘珠被风吹动时都能听见的清脆的响声(说真的,我没注意到算盘在哪哈),足见其工艺的精巧。如今,这些孔洞却成为一众小麻雀的“避风塘”,站在牌坊下,但闻叽叽喳喳的鸟鸣,时不时有一两只探出头来,颇为可爱。就是不知对文物是否会有破坏了。
图5:牌坊成了小麻雀的家
图6:精美的石雕

原来的北关村傅氏建筑群规模宏大,现除此牌坊外已基本不在,另据说还有傅永淳和其子的傅维鳞的墓尚存,不知何处,未往拜谒。依托“三世中枢”牌坊,修建了牌楼公园,格局不大,最多十分钟总能转完一圈,除此之外无其他,看完就只得起驾回程了。有一点略显遗憾,公园中对有关牌楼的历史尤其是涉及的人物,几无提及,为了把这些来龙去脉尽可能的整明白,我翻阅各种史料、典籍足有二三时辰(就差傅家家谱实在是看不到了),才动笔写下这篇文章,或仍有不确之处,但应是比网上大部分版本在细节上更准确了。
 
图7:公园对于牌坊的介绍,略欠翔实

前文链接:


                      静思斋 于岳
                     2018年11月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