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后期的国人暴动,导致国王流亡十四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北斗维斟 2022-07-26 发布于贵州

《史记·周本纪》记载了周厉王时期的一件事情:国人暴动,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关于国人暴动的前因后果,性质等,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国人暴动是一次奴隶起义,不过当今已经几乎没有人认可此观点。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次平民起义,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是贵族叛乱。那么国人暴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什么是国人

想要了解国人暴动的性质,就必须要清楚“国人”指的是哪些人。以范文澜、郭沫若、杨宽等为代表的史学家认为:国人是指居住在国都之内的“公民”,主要是平民为主体,特别是工商业者。以赫勒川、何凡、杨东晨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国人是指国中之人,主要是卿大夫、士,也包含工商业者,而主体是贵族群体。

那么国人究竟是哪些人呢?在西周,人们把都城称为“国”,当然都城的郊区也属于“国”的范围。而国都之外,就是“野”也就是现在所谓的乡下。居住在国都之内的人也就称为“国人”,居住在国都之外的被称为“野人”。国人和野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国人是主要指各级贵族,包括卿、大夫、士等,他们拥有公民权,承担着当兵的义务,“执干戈以卫社稷”。国人也要为国家提供提供军赋,并时刻保持军事训练“春菟、夏苗、秋猕、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丰镐遗址

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农村公社”,野人主要是依附于贵族土地上的庶民。他们不属于贵族群体,但是依靠贵族的土地而生存。西周实行井田制,在公社中,土地分为两部分——公田和私田,两者都是国家所有。公田的土地给村民集体耕种,有三老等负责组织和监督,其产品用于维持村社的公共事务和上缴赋税,而私田的产品归家庭所有。

较为原始的村庄

因此,国人暴动的主体也就是居住在都城中的各阶层。那么,参与暴动的人是贵族为主还是工商业者为主呢?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其社会并没有独立的工商业者存在。贵族在其居住地设立作坊,以养工商业者。因此,工商者是依赖于贵族生存的群体,他们并不会单独发动“暴动”,更没有机会驱逐国王。那么,国人暴动的主体就是贵族。2011年公布的《清华简·系年》也证明了此观点,其中记载了发动暴动的人是卿士、诸正(诸尹)、万民。显然,这是一场贵族发动,各阶层参与的暴动。

国人暴动

二,贵族为何要发动暴动?

在国人暴动中,整个国都之人均把矛头指向了周厉王,说明国人暴动的原因来自于周厉王本身。我们可以从《史记·周本纪》、《国语·周语》、《竹书纪年》等史料来分析其原委。

从《国语》中大夫芮良夫对周厉王的劝谏来看,周厉王重用了荣夷公为卿士,推行“专利”政策,“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什么是“专利”呢?根据当代许多学者研究得出,所谓的专利也就是将过去各贵族阶层可以共享的山川渔泽之利垄断,变成了王室专利。针对周厉王的这个政策,芮良夫还以山川渔泽是大自然的恩泽来作为反驳: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史记·周本纪》

可周厉王并没有听从芮良夫的劝告,继续推行专利制度。于是国人便议论纷纷,“国人谤王”。周厉王针对此种现象又采取了高压的政策,“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以至于国人敢怒而不敢言,“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除了专利制度之外,周厉王还卖官鬻爵,“爵以贿成”。

显然,周厉王推行了专利制度严重损害了各贵族阶级的利益,那么为什么周厉王还要这样做呢?在周厉王之前,周朝就已经走向了衰落,《史记》载:“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周厉王上台后,周边各族不断入侵,危机不断,如“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征之,不克”,“西戎入于犬丘”、“皞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帅师追荆蛮,至于洛”。《竹书纪年》又记载周厉王“作夷宫”,也就是修建新的宫殿。显然,军事上和修建宫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造成了财政亏空。

周厉王时代的《多友鼎》铭文,就记载了一场王畿内周军抗击玁狁的短线防御战。

从中国古代历史上来看,一个王朝当遇到财政空虚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卖官鬻爵、专制制度等措施。如管仲改革中就有“官山海”政策,垄断山川大海的资源;汉武帝的财政改革中就有“盐铁专卖”和“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 三十余万金”等卖官鬻爵的政策。在清朝晚期,为了给修建颐和园筹集经费,清政府也采取了“海防捐”的名义进行了卖官。因此,可以大概判断,周厉王推行“爵以贿成”和“专利”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不过此举损害了大部分贵族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反对。

三,国人暴动的结果如何?

公元前841年,召穆公等发动了“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到了彘(今山西霍州)。周厉王出逃后,其太子静(也就是后来的周宣王)藏匿在了邵穆公家中躲过一劫。此后周朝出现了“共和”的十四年。

关于“共和”,不断的史料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周本纪》记载为“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也就是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而《竹书纪年》则记载为另外一个版本,认为是共伯和干政十四年,“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出土的战国简《清华简·系年》也有不同的记载,“龙伯和立”。这里龙伯很可能就是指共伯,具体情况如何,现在难以考证。

不过可以断定,周厉王实行的专利制度在“共和”十四年被废除。周厉王逃亡彘以后,在这里度过了14年的时间。从出土的厉王簋中的铭文来看,周厉王也并非是传统史料记载的完全昏庸。其铭文大意为:

我昼夜尽心经营先王事业,以配皇天,我任用义土献民,祀先王宗室。作此将彝宝簋,安惠干先宗列祖,以祀皇天大命,保佑周室、王位和我自身。赐降多福、长寿和智慧。

厉王簋

公元前829年周厉王去世,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时期,周朝出现了短暂的复兴现象,被称为“宣王中兴”,不过复兴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宣王晚年后,周朝又走向了衰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